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

发布时间: 2020-07-07 16:52浏览次数:


朱美英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越商回归创业的建议》(第1号)

案据(理由与要求):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初期,我们越州有那么一批人,在没有任何指引的情况下,通过砸烂铁饭碗或胆大妄为想吃螃蟹的或被生活所迫离乡背景,开始创业生涯的这么一群人,在绍兴我们称之为越商。

在孙端像这样的越商在外创业的有15000人左右,他(她)们分别在上海、义乌、广州、武汉、云南、贵州等地,且在当地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这批人的年龄一般在45岁到65岁左右,人到中年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家乡的情节在这批人心中是不可磨灭的,而在外创业的越商人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创业的瓶颈,这恰恰是招越商回归的大好时机。

方案(建议解决办法):

一、成立越商回归的专项招商办公室,拨专项基金作为招商成效的考核奖励。

二、招商办领导放下身段,趁越商回家探亲之际登门拜访,了解越商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平日里多去越商比较集中的地方实地考察,为以后越商回归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和制度,实实在在能使越商回归打下良好基础。

三、规划越商产业园区及专项扶持资金,在税务方面给予争取到最大程度的优惠。

四、降低绍兴滨海新城管委会提出的“关于支持越商回归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的条款要求,能使更多的越商享受到此政策,有效的召回越商人在本土家乡创业发展,因为有了好的种子,还怕不会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吗?

资源是转型发展的基础,人才是持续发展的条件,希望通过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与努力,相信越商定能回到家乡,为家乡经济发展尽一份力量。

马国良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兑现2017-2018年度孙端街道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奖补资金的建议》(第2号)

案据(理由与要求):孙端街道积极按照上级要求开展2017-2018年度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包括“鲁迅外婆家 醉美童年路”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市区级精品村创建、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农村“三线”整治、新农村切块资金项目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等,截止目前已完成竣工验收及工程造价结算审计,总建设资金约1亿元;根据袍江开发区管委会相关奖补政策文件,已累计下拨奖补资金5000余万元,还需兑现奖补资金约4239万元。因2018年6月袍江开发区体制调整原因,造成2017-2018年的奖补资金未及时兑现。

孙端街道下属各行政村村级经济都比较薄弱,上级奖补资金迟迟未兑现将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施工单位的建设工程款项未及时付清,可能出现信访及不稳定因素。

方案(建议解决办法):建议越城区政府协调区财政局和袍江开发投资平台公司及时兑现孙端街道2017-2018年的奖补资金。

 

马国良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做强“舌尖上的绍兴”的建议》(第3号)

案据(理由与要求):名城是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重要资源,也是重要目标。寻求名城建设与城市旅游发展的同构性,有助于名城与旅游的双赢。美食是名城与城市旅游的共同要素,应有属于自己的旅游发展空间。 每座城市都有那么一条或者几条美食街……北京——南锣鼓巷,簋街,护国寺,上海——田子坊,城隍庙,杭州——河坊街,南京——夫子庙等都为所在城市增添了无限魅力,成为城市的金名片。出名的旅游城市大都有一条特色美食街,绍兴到现在都没有一条特色的、叫得响的、有规模的美食街。

绍兴具有规划建设美食街的充分条件和独特优势。论美食品种,拥有嵊州小吃、次坞打面、新昌炒年糕等区域性美食品牌,还有诸如面粑粑、臭豆腐、印糕、芋饺、春饼、榨面、小笼包、烤饺等众多小吃。论街巷条件,拥有八大历史街区,具备开发建设美食街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和文化支撑。论客源规模,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头衔吸引着四方来客。论市场潜力,“吃货”越来越多,美食已成为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案(建议解决办法):借鉴上海南京路、成都宽窄巷子、日本大阪步行街等国内外实例,以“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的运营方式,打造解放南路购物美食步行街。选择解放南路人民路口至城北桥路段,出台店面租赁优惠政策,在整理、发展越菜的基础上,引驻国内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牌小吃,打造知名购物商业步行街和“中华名优特色美食街”。对于入驻街区的名牌小吃店要坚持高标准的卫生、环保、安全等管理标准。

美食街涉及部门较多,应当有一个非常完美的设计、规划方案。其次是规划、土地、建设部门在城市建设中应当考虑美食街的建设。再次是美食街建设要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地美食街建设方案,以便操作实施。

 

苗雅琴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对孙榆公路拓宽改造的建议》(第4号)

案据(理由与要求):孙榆公路,是孙端街道榆林村通往集镇的唯一通道,中途与329国道、群贤东路相交,全长约1.8公路,宽约5米。该道路通行人群仅为榆林村群众,通行量较小。随着2018年初群贤东路的建成通车,因便捷快速,该道路立即成为众多在孙端街道至绍兴城区间通行车辆的优先选择而导致车流量程几何倍数增长。但因该路段实为乡村道路,较为狹窄,大幅增长的车流量给广大群众出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虽然镇村两级已采取设立限高杆并派专人24小时管理以阻止货车通行、及时修复破损路面和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等多种措施,但仍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特别是重大交通事故的大幅增加。自群贤东路建成通车至今,此路段车祸已造成榆林村民2死2重伤,轻微车祸达几十起,已超过以前十多年车祸的总量,群众对此反应相当强烈。

此事由本代表已在2019年区人代会上领衔提出,但区府办将此事交由孙端街道主办。孙端街道经办人员与本代表沟通,解释此道路拓宽涉及基本农田征用、道路规划等超出街道职权的范围,街道已就此事向上级部门汇报。

方案(建议解决办法):由区发改局对此道路拓宽事项进行立项、区建设和交通运输局负责孙榆公路拓宽改造。以真正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出行安全问题。

 

沈新见等1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对浙东古运河灵芝段两岸进行改造的建议》(第5号)

浙东古运河灵芝段,东邻迎恩门风情水街,西至喜临门集团。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倚河贯穿东西,公铁立交桥跨河贯穿南北。2017年2月灵芝居整体拆迁,沿河环境问题给新干线旅客和经过车辆司乘人员带去不美印象,同时给沿河小区居民造成对政府的负面评价。

灵芝段浙东古运河周边历史遗传很多,灵芝居霞川一带曾是晚清名士李慈铭的故居,他的《越缦堂日记》记载着“多情唯有霞川水,日望行人万里归”;这里曾流传着南宋小康王逃难的足迹;有"蛛网救驾"的筱善庙;有规模宏达的沈家祠堂、吴家祠堂;神奇的梅树牌坊;老字号晋和坛行、琉璃阁等古迹。

鉴于沿河两岸的环境问题和运河周边很多历史遗传,建议对运河两岸进行改造。

金国荣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做好拆迁企业安置补偿工作的建议》(第6号)

为配合做好政府提出的“融杭、联甬、接沪”发展长三角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绍兴有着重要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要把握机遇、发展做大做强绍兴经济,这其中也少不了每年的拆迁改造一项。如何平稳有力地推动这一工作,关键因素要有政府积极的财政支持并指导拆迁企业重整旗鼓,让群众拆有所获,满意安居,转行升级、启航新时代。更需政府在拆迁实际操作中能给予大力支持。在绍兴高铁北站地铁拆迁中,沿绍齐路几家企业,2018年12月签了拆迁协议(合同),并积极配合拆迁腾空。至今一部分厂房已被拆除夷为平地,时隔半年有余,但经核算后该支付赔款却迟迟不能全部予以清付。这势必给已拆企业要在异地重建,由于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向银行贷款要支付高昂利息,在经济上带来很大负担,急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能大力协助,尽快将所欠部分拆迁赔款安排支付,解决垫补拆后异地新建资金缺口。让我们民族经济在新的起点上按区府提出的创新驱动加快转型的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私营经济占据着绍兴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同时也承载着安排就业创业的社会责任,拆迁改造是绍兴大城市建设发展所需,做好拆迁赔偿安置服务工作,是政府有关部门义不容辞应尽义务。值此人大会之际提请政府关注重视,理解支持。

 

金国荣等1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妥善处置大庆景苑安置小区附房、车库的建议》(第7号)

关于高铁北站地块,大庆寺拆迁二小区居委,现就建于二小区内的附属营业房和车库搁置数年,多次提请区政府有关领导协商未决,造成资产流失,民意呼声较大实事,提交以下三点意见建议:

1.绍兴市镜湖新区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11月下发给灵芝镇人民政府镜委办抄第167号《绍兴市镜湖新区管委会办公室抄告单》,根据抄告单第一条规定,大庆寺安置小区(现大庆景苑)沿站前大道公建用房即剩余45间营业房(合计5119.62M2)将按小区建成后测算的综合建设成本价由大庆寺居回购所有,但交房至今已过去一年有余,大庆寺居民多次向街道、区府领导反映要求按抄告规定回购营业房,但一直被搁置,导致其集体资产严重流失,广大群众反响十分强烈。为此要求尽快按《抄告单》内容落实小区营业房的回购事宜。

2.大庆景苑、灵北公寓的车库自交房至今一直空置,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要求尽快将两小区的车库按实际情况进行处置。

3.大庆景苑、灵北公寓交房至今产权证何时能办、如何办理,是当前群众最关心的切身问题,望上级尽快落实并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蒋凤祥等1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方便退休老人领取养老金的建议》(第8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关心重视,我区的失土老农基本能按月领取退休养老金,广大老年群众老有所养,安居乐业,对党和政府感恩至深。

现经走访了解很多老年群众普遍反映对领取养老里的银行感到不方便,主要原因是区社保局在办理退休金统一都转到医保卡上,先期办理都在邮政银行或工商银行,这些银行在农村网点少,老年群众领退休金要跑好几公里,每月这样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建议政府与区社保局协调,让老年群众在办理退休金时自行选择居地就近的银行,先期已办理的要允许变更,要求政府为百姓办一件实事。

 

金越南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聘请古城保护利用领域高尖端规划设计人才的建议》(第9号)

案情:古城绍兴是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9月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批准了《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并于去年1月1曰起正式实施。为深入实施条例之內容精神,市、区两级政府十分重视,适时调整了越城区相应的行政区划,成立了古城保护与改造利用的相关职能部门,市政府在古城的保护与改造利用资金上,实行三区统筹,切实保障资金落地到位,为古城的大规模保护与改造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市人民尤其是越城人民对古城的保护改造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殷切期盼通过这一契机从文化内涵上进一步提升越城区的首位度。

案由: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四十年,在城市的建设与扩张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绍兴在古城的发展建设上,没有很好地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没有利用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颁发给我们绍兴古城,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相比同类、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在苏州的古城保护利用与新城的拓展发展上,我们绍兴古城有着无可挽回深痛的教训,十分痛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二点值得我们反思,一是绍兴历届政府对古城的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强,在四十年古城区域内的建设中,没有充分估量古城的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利用价值,偏面追逐现代化全境,一味迎合现代城市的综合设施功能,对许多历史街区、台门里弄、名人私宅、河道古桥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二是在古城保护与利用价值上缺乏统筹全盘、高瞻远足强有力的高尖端人才的支撑,特别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在规划设计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参与引领。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前一个教训已经有所触动,正在弥补,省、市、区三级政府已经高度重视古城的保护与利用:省人大对《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对古城的保护利用所需资金实现“三区”统筹、越城区成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就第二个教训看,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重视与解决,古城的保护、改造、利用是一项庞大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好"保护、改造与利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我们迫切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业化的高尖端规划设计人才。应该看到,越城区古城保护利用的职能管理机构成立运营近一年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规划的编制与项目的实施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效果十分显著,工作成效有目共睹!但就这一管理工作性质来看,它的专业化要求十分强,目前机构内的大部分人员都是按新设机构设置的常规,从本区内各部门调集的行政事业正式在编人员,人员构成缺乏专业性,缺乏一般专业人才与高尖端人才的共同参与与引领!

建议:区编办迅速考虑在已设立的古城保护利用的职能机构组成人员结构上,一是尽量减少缺乏专业性的正式行政在编充实,新增大量事业编制空额,面向全国招收该领域的专业管理团队人才;二是面向国际、国內(可通过猎头公司)适量招聘在该领域临时性的高尖端规划设计人才,聘用方式上,可采用目前国内通用的政府“公务员雇佣制,给予十分优厚的待遇政策。

 

张翠峰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给中小学教师减负,还学校一个纯粹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议》(第10号)

案据(理由与要求):近年来,中小学学校教师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越来越多来自于非教育行政部门的社会事务及其他无关工作也被强制摊派到校园(比如前段时间的ETC,不但要求教师个人配合完成,甚至于要求班主任利用家长微信群向每个家庭做好宣传),学校不再拥有从前那样纯粹而宁静的环境,家长微信群不仅仅是家校沟通的平台,更成了一些非教育行政部门摊派社会事务的桥梁。除此之外,教师的许多额外工作负担,也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本身,比如各级各类督察检查、评比考核、调查调研、纷繁复杂的活动比赛等等,各部门之间有时缺少沟通规划,导致类似工作的重复也时有发生。学校老师(尤其是学校中层干部和班主任)疲于应付太多与教学无关的事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长此以往,他们备课、改作、教研的时间被大量挤压,教学质量也难免受到影响。

方案(建议解决办法):

1.明确学校、教师的责任、权力与义务,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杜绝与教学无关的专项活动、社会事务进校园。

2.教育行政部门尽可能地对上级各部门的转发文件进行筛选、分类,统筹安排,精简落实。

减少一些形式主义的检查调研评比考核等等工作,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教师,把纯粹和平静的教学环境还给校园。

 

周利庆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异地新建孙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议》(第11号)

案据(理由与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高水平推进越城区美丽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孙端街道被列入美丽城镇三年计划重要集镇规划之一,规范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镇配套的重要服务机构,是顺应和完善社会各界保障重大民生服务体系之一,也符合国家相应政策和医改需要,对孙端街道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但现孙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造于2000年,占地面积只有3.65亩,医疗用房面积3400㎡,所在地因在老街区域环境,改扩建难度很大;随着这几年我院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和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日益提高,现区域环境无法满足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各类软、硬件设施设备已明显落后,主要表现为各类消防设施和附属用房隐患较大,其中配电房、医疗废物贮藏室、氧气房、污水处置间等仍设在简易临时用房内,导致离规范要求差距很远;病房区域环境整体狭小,而且因年代久远,相应的建筑格局和配套设施设备比较落后,而且无医用电梯,导致各类老弱病残、外伤和行动不便者患者上下楼梯就医非常不便;公共卫生科和发热门诊流程很不规范,缺乏相应的配套环境和设施设备;门、急诊大厅区域更加狭小,只有150㎡左右,而且大门朝北,楼层偏低,光线较暗,整体环境很拥挤而且不协调;外环境总面积只有700㎡左右(包括门卫)区域严重偏小;其他临床科室均因各种环境制约,从卫生经济和卫生监管角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科室都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因环境太小无法完成。

方案(建议解决办法):根据省卫计委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要求和美丽城镇建设需要,孙端街道建设一所“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美丽城镇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也是四万孙端群众的实际需求。根据标准占地面积20亩左右,建筑面积12000㎡,开设各类医疗、康复床位120张,预计建设总费用在8-9千万左右。这对提高本街道医疗事业服务水平和需求,完善街道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孙端街道职权、财力所限,请由区发改局立项、区财政保障尽早实施该项目。

 

傅利群等1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园学校网点布局的建议》(第12号)

事由: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园入选省首批“万亩千亿”产业新平台,并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皋埠区块作为主战场,已签约引进集成电路产业项目20个,协议投资金额200亿元。其中,总投资80亿元的封装行业龙头长电科技项目奠基,总投资58.8亿元的中芯绍兴项目正式投片生产。据估算,近三年内集成电路产业职工人数将达6000人左右,预计每年新增幼儿100名,小学生200名。当前,皋埠街道小学、幼儿园网点分布不均衡、覆盖不充分,中心区域不断增长的入学需求与小学、幼儿园有限学位之间的矛盾将随着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的推进日益突出。重新规划皋埠街道学校网点布局,配套新建小学、幼儿园,为集成电路产业高技能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

1.皋埠中心区域幼儿园网点过于集中。目前街道中心区域共设幼教网点4个(1民3公),其中,碧桂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建,规模9个班,计划2021年投入使用。4所幼儿园均位于临江路以北,其中3所公办幼儿园位于浙东古运河周边,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内无幼儿园网点

2.中心区域内办学状态的3所幼儿园均已超额招生。中心幼儿园银春园区(公办)规模10个班,现有13班;中心幼儿园怡康园区(公办),规模6个班,现有9个班;小太阳幼儿园(民办)规模9个班,现有12个班。

二、小学

皋埠中心小学创办于解放初期,现有2个校区(樊江校区与大桥校区),43个教学班,另有2所下属完小(上蔣小学、新桥小学),在校学生2295名,教职员工130余名。

1.教学管理不便。作为中心小学,因学校校舍有限而被迫分成2个校区,一至二年级在大桥校区,三至六年级在樊江校区,管理不便,教育弊端明显。

2.扩招余地较少。樊江校区教学楼可容纳27个班级,现已有29个班级,以致有2个班级安排在学校功能室,再难以容纳新学生,无法覆盖集成电路产业园带来的入学需求。

3.校舍陈旧。现皋埠中心小学的大桥校区建于1991年,樊江校区最早的楼建于1985年,校舍陈旧,布局设置落后,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活动场地都不达标。

对策建议:

为满足集成电路产业园引进人才及职工子女入学需求,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现就进一步优化皋埠区域幼儿园、小学网点布局,助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新建幼儿园1所。建议在临江路以南区块新建12班以上规模的幼儿园网点1个(中芯国际配套项目周边最佳)。

2.异地新建皋埠中心小学。在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内建造一所36班的配套小学,保留樊江校区,盘置大桥校区。或新建一所规模为48班的小学,盘置现大桥校区与樊江校区。

3.新建的小学、幼儿园采取“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理思路,快速提升新建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水平。

4.在重新规划皋埠区域学校网点布局时,将东湖中学纳入规划范围,统盘安排。

 

张国萍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给民办幼儿园合理的承租周期更好满足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的建议》(第13号)

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是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的一生中,这一阶段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于幼儿形成强健的体魄,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的健康、学习和社会行为等方面产生终身可持续的影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儿童创造良好的人生开端,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近年来,越城区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不仅满足了孩子“有园上”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好园”的需求。这其中,民办幼儿园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二胎政策开放以来,在幼儿园资源更加紧缺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的补益作用更加显现。但客观地讲,由于民办幼儿园的园舍权属不同,租期长短不一,租金相差很多,既影响了举办者的办学积极性,也带来了办学的不稳定性,客观上影响了民办幼儿园更好地为百姓提供优质学前教育的持续性。

如越城区迪荡街道下属的艺术花苑幼儿园,由于承租期限短,房租额度高,加上经常性更换承办者,使园舍投入与利用受到很大影响。承租的波动和不确定性,既让承办者举步艰难,身心疲惫,也给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影响,对满足周边老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也产生了影响。

为了能使民办幼儿园办学更加稳定,让周边老百姓更加和谐安定,让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向上,让孩子们有一个安全与和美的成长环境。建议相关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承租周期出台一定政策,使优质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延续性,减少中间不断更换承办者导致对幼儿教育的断层,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就本建议提到的个案,建议越城区迪荡街道领导,能否给予艺术花苑幼儿园承办者支持与帮助,让承办者能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幼教事业,更加积极有效地投入幼儿园设施设备添置,让周边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政府领导的关怀,让孩子们能有稳定的教师队伍与和谐温馨的环境陪伴其快乐成长!谢谢!

 

丁新夫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批准同意易地扩建陶堰街道中心小学的建议》(第14号)

一、案由:越城区陶堰街道中心小学又名绍兴市浔阳小学,创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700名学生,位于陶堰街道浔阳村,就读学生均为陶堰街道户籍人口和外来务工者子女。下辖完全小学1所(彩虹庄小学),学生200名,距中心小学约4公里。目前学校发展面临巨大困难,急需易地扩建:一是适龄儿童入学剧增而学校容量严重不足。国家“二胎“政策出台以后,新生儿骤增。预计到2022年,中心小学新一年级将扩2个班级。之后逐年扩班,年级设班需达到5—6班,街道中心小学需达到30个班级规模或以上。而现在中心小学仅18个教学班规模,年级设班规模3个班,届时无法容纳适龄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需求。二是按照集镇规划及教育布局要求也须优化布局。随着绍兴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陶堰撤镇设街和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的推进,陶堰街道中心小学原有校舍陈旧配套设施不足、下辖彩虹庄完小规模偏小设施落后以及教育资源紧缺等问题已逐步显现。按照集镇发展规划和区域教育整体布局需要,也需撤并彩虹庄完小至中心小学,集中力量实行优质办学。而在街道中心小学原址上进行扩建,则因周边厂房及大量农村居民房屋混居,拆迁建设成本巨大。

二、建议要求:要求区政府批准同意易地扩建陶堰街道中心小学,并在立项、用地、建设资金上予以全力支持和全面保障。

三、建设方案:根据学校现有规模和陶堰城市化发展趋势,设定设计规模36班,按省一类标准建设,占地面积需33093平方米,约50亩,建筑面积约13855平方米。设想在陶堰街道白塔路旁,规划用地50亩(农保土地性质已调整,可作学校建设用地),总投资约需1.2亿元。

 

王敏伟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批准同意和全力支持易地扩建陶堰街道卫生院的建议》(第15号)

一、案由:陶堰卫生院始建于1987年,承担着陶堰街道辖区内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易地扩建本已列入《绍兴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项目建设,但至今没有立项启动。现在陶堰街道卫生院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用房严重不足。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等综合性服务的医疗用房满足不了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需求,近3年来年门诊人次从9万多剧增到2019年的15万多,而现有建筑面积仅2450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仅1000平方米;二胎政策开放,外来人口进一步增加,位于3楼约仅80平方米的预防接种门诊按要求须在1楼,面积须达到150个平方米。二是安全隐患严重。因建造年代长久,用房老旧不堪,如污水池格局及排放标准始终未能达标;因无法建造消防楼梯,消防检查始终无法通过;屋面风化及漏水情况严重;没有专门的保安室,晚上保安值班在医院大门口起铺搭铺;进出拥挤,群众与职工车辆只能停于街面,医院门口道路经常出现拥堵现象,有时阻碍了急救车辆通行。(3)现状难以适应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城乡一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农村就医环境、诊疗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陶堰街道卫生院的易地扩建,有利于缓解农村群众日益加剧的“看病难”与城乡公共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矛盾,促进越城区城乡卫生事业均等发展。

二、建议要求:要求区政府与市规划等部门对接协调,尽快完成规划立项,批准同意在陶堰集镇南面的平陶公路两侧公共服务建设规划区块易地扩建陶堰街道卫生院,并在用地指标和建设资金上予以全力支持和全力保障。

 

张林江代表提出的《关于越城区委党校易地新建的建议》(第16号)

2019年10月,越城区委党校正式挂牌成立并开始运作,选址在城南大道1459号(原府山街道办事处),这是加强越城区党的建设的主要阵地,也是全区党员干部提升综合能力的好机遇。但区委党校的暂时驻所占地面积较小,缺乏足够拓展空间,且配套设施不完善,连基本的餐饮和生活设施都没有,不仅不利于学员的教学效果,也将严重制约党校后续发展。为有利于区委党校加强建设、促进发展、提升水平,建议区委党校易地新建设、落户富盛,具体理由如下:

一、富盛具体良好教育环境。富盛镇有着优质生态资源和丰富旅游资源,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绍兴市区后花园”为目标,适合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现代农林业优质发展,森林覆盖率达74%,流传着“春暖花开游富盛、浓情盛夏逛富盛、浪漫金秋品富盛、冬情雅意聚富盛”四季恋歌,富盛乡村游一路皆是景色,四季充满新意,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建设区委党校,更有利于学员安心学习、愉悦学习。

二、富盛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富盛镇历史遗存丰富,现存国家文保单位3处,其中宋六陵为江南地区最大的皇陵,战国窑址为越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窑场,建初买地刻石是省内现存最早的摩崖刻石,也是我国仅有的一块汉代摩崖地券。富盛文脉一直传沿至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旺村“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成为全省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上旺村被誉为“江南大寨”,是当年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内上旺精神陈列馆入选越城区首批红色教育基地,可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供直观、生动课堂。而且富盛还有出了很多人才的绍兴师专前身存在,更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三、富盛拥有广阔发展空间。富盛拥有较丰富的土地资源,其中富民坊地块较符合党校发展需求。富民坊地块位于富盛镇富盛村隧道口西侧,西上线西南面,交通便捷。该地块三面环山,初步估算可使用面积约100亩,其中37.42亩土地已办理“农转用”手续,可直接进入供地程序;其余地块不涉及基本农田,且均为限制建设区,为党校后续发展留足空间。另外原位于富盛金溪村的曙光小学也是区委党校很好的选择,现已有一定的基础,再适当扩展就能符合党校的教学要求。

四、富盛具备良好区位优势。富盛镇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南部,东接上虞区长塘镇,西连皋埠镇,南与上虞区汤浦镇相邻,北与陶堰镇相接。镇域内绍诸高速,县道平陶公路、西上线、白富公路贯穿其中,距离绍兴高铁北站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分别为30公里、60公里,距离建设中的东关高铁站(暂定名)仅1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捷。

五、富盛需要经济发展良机。富盛镇近几年来积极探索绿色健康农产品培育,已基本形成茶叶、竹笋、中药材、山地蔬菜为特色现代农林格局,但由于交通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再加上区划调整,一定程序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党需要向外推介的契机,区委党校的建设正好可以让绍兴市区内更多的人了解富盛、推介富盛,充分带动乡村振兴在富盛开花结果。

综上所述,富盛具备的几方面优势与区委党校的发展需求相互契合,将助力党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故我们强烈邀请将区委党校新址落户富盛。

 

胡月祥代表提出的《关于规范火灾赔偿案件中损失评估的建议》(第17号)

人民法院在案件损失认定中,单凭法院委托的公估机构出具的公估报告作为依据,有很多的不合理因素。

公估公司出具的报告中有一条声明:委托方及当事人对其所提供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资料失实造成公估结果有误的,公估机构和公估人员不承担相应责任。从这声明中看出公估机构及公估人员已明确告诉法院,他们对这公估报告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公估机构只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资料而没有对资料的真实性展开调查就做出公估,那这个公估就有失公正,如法院做为审案的合法依据,将容易对被告人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目前某些当事人,存在明目张胆的内部帐册(手抄本)提供给公估机构,如果公估机构采纳的话,那当事人胆子会越来越大,提供的资料可以说百分之百是假的了。如果不引起重视,就会助长这种不良风气,也会给调查审理增加困难。

因税务机关明确规定,销售在500万元以上的,要建帐,成为一般纳税人。如诉讼库存商品损失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则全年销售额一定超过500万元。

建议:法院要对公估机构提出如下要求

1.规定当事人库存商品损失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一定要提供近两年的税务报表,销售的明细帐目,现金及银行日记帐,及仓库进出的明细帐目、出入库单据。

2.如无法提供上述帐目的,应由税务机关出具相关证明。方可作为公估依据。

3.如没提供上述资料作为依据,会对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①骗取保险公司赔款,增加被告人的损失。

②涉及国家的税收问题。

③存在虚假诉讼的可能。

4.要求公估公司在出具的报告上声明:公估公司及公估人员对所提供的报告要承担法律责任。

如公估公司没有按上述的要求出具报告 ,建议法院该报告不能作为审案的依据。

 

陈振忠代表提出的《关于持续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建议》(第18号)

扫黑除恶是党中央部署的全国范围内声势浩大的专项斗争,我们必须要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落实扫黑除恶各项工作,坚决将此项工作与反腐败等相关工作相结合,深入到村民中间、贫困群众,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下面,我就持续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部署,统一认识。新年初始,越城区要求全体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充分认识到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确保行动不迟滞、目标不偏差、打击不手软。

二、加强宣传,提高震慑力。在区域范围内的主要路口、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处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微信公众号、音频喇叭、QQ、入户走访等形式积极广泛发动群众,全面摸排黑势力线索,积极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识,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三、加强组织,责任到位。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施方案,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各村各社区“红袖章”、协管员等要密切配合,与派出所协作,形成合力,落实责任,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全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四、打击到位,绝不手软。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对提供真实、有效线索的举报给予奖励;按照“打早打小、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原则,越城区加大打击力度,积极铲除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挤压犯罪活动空间,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管控工作,为我区群众营造一个平安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徐运富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落实居民户籍的建议》(第19号)

斗门街道柯灵社区、鸿滨社区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社区不能办理居民户口正常落户手续,原合并的有关村居户口一直挂靠在原先村居,其中柯灵社区辖区内鸿通金都小区、云海人家小区商品房部分的业主户籍在马山街道,给社区的日常管理和义务教育段学生的就学带来很多不便,要求有关部门对拆迁安置的行政村、居合并社区后的户籍归属问题能妥善合理落户,以便于群众办事方便。

 

陈  扬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平安类社会组织培训机制,推动越城“枫桥式派出所”创建的建议》(第20号)

绍兴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在“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中,又创新了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等工作机制,并形成了治理模式。为此,建议越城公安在“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中可以积极推广“蕺山好邻舍”等平安类社会组织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平安类社会组织的培育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建设格局,以此推动有越城特色的“枫桥经验”治理模式创建。

(一)找问题,探索协同治理发展

当前平安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平安类社会组织在基层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各项政策的制定亦在不断摸索之中;二是平安类社会组织的资金保障不充分;三是平安类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尤其是平安建设过程中,有时会面临因赋权不足而无法有效开展活动的情况;四是缺乏有社会治理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

(二)优机制,发挥平安组织作用

基层公安应进一步科学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枫桥精神”的基本遵循,坚持共治共享,深入推进民意导向的警务改革战略,树立平等合作的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并正确认识平安类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优势:多元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对社会治理结果的评价和反馈,也应该体现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社会组织拥有的政府组织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从而更加重视、信任、支持平安类社会组织发展,增强平安类社会组织在协同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三)强支撑,落实组织机构保障

引导健全组织运行结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提升平安类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组织保障。公安工作在社会治理中起着压舱石的作用,是平安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平安社会建设单靠公安孤军奋战,还难以取得切实的成效,平安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多方联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需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并通过多渠道落实经费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用信息,提高智能治理水平

在平安类社会组织运行中,应精准把握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应用的着力点:一是推进管理规范。完善组织机构和体制机制,全面推动活动内容基础信息化工作;二是强化技防设施建设。依靠科技力量,完善监控设施,将人防、物防和技防有机结合,实现对社区治安的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全地域管控,提升运行效率,提高群防水平;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建设系统运行维护保障机制,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深入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在平安类社会组织日常运行过程中的应用水平。

(五)抓队伍、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可以借助具有专业优势特色的高校或者社工培训机构以及社区内的资源等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具备更全面的专业能力;要充分挖掘高校资源,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支援实习平台,并鼓励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积极参与到协同治理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六)促评价,推动长效机制建设

加强对平安类社会组织的监督与评估。基层公安应设立常态机制形成评估、督导、监督等一系列对平安类社会组织日常活动项目开展评价机制,并设置阶段性指标体系,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协助其实现组织内部的自我治理和自我管理。还应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可引入网络技术、新媒体等加强对公共服务提供过程绩效实现的监督。在进行评价时,应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合理性,从而促进各项资源被合理利用,推动平安长效机制建设。

 

陈  静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及时理顺区划调整后户籍管理的建议》(第21号)

2018年12月,根据绍政函〔2018〕63号《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越城区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文件精神,同意将现有塔山、蕺山、府山、北海、稽山、迪荡6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5个街道办事处;2019年2月,越城区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召集相关街道就行政区划调整后相关社区部分区域划转后的管理归属等问题进行协调,根据这次会议精神,相关街道已在3月底前做好相关社区部分区域划转后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等工作的交接,但至今对区划调整后的户籍管理迟迟没能理顺,如迪荡街道都泗社区绍钢新村、二村、大地香樟园等划转给府山街道八字桥社区;云东社区江南世家划转给府山街道白马社区,但户籍管理仍由迪荡街道(派出所)管辖,类似情况,府山、北海等街道也存在,对此,群众办事很不方便,意见较大,建议有关部门(便民办证中心)及时理顺户籍管理。

 

周关潮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建议》(第22号)

随着我区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区域一体化步伐的加速,当前我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压力日益增加,全区社会治理问题与挑战逐渐凸现,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已是各镇街刻不容缓的大事。现就镇街层面的基层社会治理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管理服务体系

近几年来,我区不少地域因房屋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现象非常突出,由此而导致的兄弟离心、夫妻失和、父子反目等情景时有发生。据东湖司法所反映,2017年下半年至2019年则水牌棚户区拆迁期间,调解成为司法所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则受到制约。因此我认为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拆迁这一非常时期发挥作用,而且在家庭赡养、邻居甚至在朋友之间出现纠纷时发挥作用。建议各镇街要重视探索各类矛盾化解调处机制和重点的协调机制,夯实调解基础工作平台,可考虑吸纳退休干部以及村、社区老领导及基层经验丰富、专业素养扎实的热心人士,配合司法所组建调解法律服务队伍,实施情报信息员制度,随时发现矛盾苗头,及时化解矛盾隐患,不断提高对潜在矛盾纠纷的防范能力,提升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整体水平。

二、创新重点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重点人群包括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不务正业的闲散人员及患有精神疾病人员等,对这一类人员基层组织要加强社会基础信息采集,关注他们的动态,尤其是社区纠正人员,要根据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对他们有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要切实做好防范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善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整合管理服务信息资源,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第三,对社会上吸毒人员要建档立册,定期检查,防止吸毒人员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员尤其是狂躁型人员要加强对他们的看管,防止他们无故伤人。

三、组建队伍,统筹解决治安警务力量

目前辅警已成为协助公安干警保障社会治安稳定的一支重要队伍。但据了解我区基层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尚存在,建议区政府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统筹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解决基层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招聘可由公安统一部署,并落实公安统一管理培训、统一调配使用,统筹待遇保障。

 

吴芳芳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群众办事效率的建议》(第23号)

案由:政府各部门之间因部分信息不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导致市民办事需要反复多次提供证明材料,甚至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证明。

建议:

1.打破政府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政务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整合公安、民政、医疗计生、社保、税务等多个部门的信息资料,建立统一数据库。各部门间统一平台入口,避免信息“孤岛”效应的发生。

2.优化部门办事流程,梳理市民办理事务所需证件与流程,形成目录,加大信息公开化,减少办事环节。

3.优化网络政务办理流程,切实提高网络政务的服务水平。如:在官网平台上开通各部门的网上办事和审批功能,群众通过提交必要数据资料办理业务。

 

祁志良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减轻基层APP安装、使用负担的建议》(第24号)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丰富和便利了人民的生活。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趋势,APP大有泛滥之势,要求下载的APP数之不尽,群众反响严重。一是相似软件过多。很多软件推出“一键查询”等服务,但是APP更新、迁移过于频繁,今天下载好,明天功能迁移到另一个APP,造成重新下载。二是占用数据资源,虽然手机也在不断发展,但大量的APP仍造成手机响应速度变慢、影响用户体验。许多APP不做“精”,只追求下载量,利用任务分派等形式进行安装,且要求不能删除,造成大量闲置APP占领手机页面。不少老手机安装软件功能缺失,无法进行安装,任务分派不切合实际。三是个人信息容易泄露,现在的APP注册都需要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有些甚至要求读取通讯录,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四是APP打卡任务求高,村干部每天要完成APP上任务时间至少6小时,加上日常会议,几乎占了一整天的工作时间,故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完成任务。基于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1.希望加强推广APP的监管力度,制定推广的审核标准,推广有质量的APP。

2.减轻APP考核任务,让村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为民谋福、谋发展的好事。

董圆法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五星3A”村创建成果巩固支持的建议》(第25号)

两年来,随着“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全区大批农村实现了成功挂牌,农村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一轮轮创建工作的结束,创建成果的维护和巩固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维护需要投入相应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创建成果打造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提升农户收入水平也是检验创建成效的一项重要标准。但部分创建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创建成果的维护和创新利用上稍显吃力,建议:

一、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对成功创建村(特别是经济薄弱的创建村)拨付资金补助,用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和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等工作。

二、加强宣传推介。指派专项宣传工作组,实地走访了解,帮助创建村讲好自己的故事。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创建村的推介,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为当地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切实提升创建活动实效。

 

何伟炎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提升人才战略的建议》(第26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期,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更趋迫切。在当前,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面,越城区如何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和滨海新区大平台的发展机遇,在人才战略上提升发展理念,克服瓶颈要素,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完善提升人才战略的迫切需要。

越城区位于杭绍甬经济走廊,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圈,地理位置独特。在大越城区域扩大,两个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区块确立;在加快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国际化水平,实现更高站位,更大范围,更快发展上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在加快创业创新,发展高科技,高含金量产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服务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越城区人才需要必将大幅提升。而另一方面,越城区城市较小,周边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一、二线大城市群林立,人才吸引能力强,战略优势明显,绍兴本土的优秀人才即使不出国,也很少留在家乡发展,出多进少,城市老龄化趋势凸现,更需要在人才战略上有较大的突破,高质的发展。

二、完善提升人才战略的几点建议。

绍兴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悠久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著名的江南水乡,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宜居城市等成绩斐然,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和提升人才战略对全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人才政策,在人才战略上有新的突破,较好的发展。

一是区委、区政府及有关组织人事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学习借鉴广东、江苏、天津等地方的经验,制定出一部对人才吸引力强的人才落户使用政策,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或本土人才为我所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创新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定点培养,委托培养的人才发展战略,留住本土高端人才为我所用,并建立好人才库,掌握人才信息。

三是解放思想,建立完善提高人才落户奖励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对住房、创业用房、研发基金进行优惠奖励,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既为人才落户成长扶上马,也为其发展壮大送一程。

四是要打破编制和工资上的现行制度“壁垒”,对特殊人才,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设立特设岗位,实行协议工资和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全方位服务。

 

刘国铭代表提出的《关于以农村法律顾问覆盖助推“无诉村”创建的建议》(第27号)

近年来我区司法系统以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方向,基本实现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之配备,这也为助推“无讼村”创建,从村(社区)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以农村法律顾问覆盖高效助推“无讼村”创建有利于有效化解新形势下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契机。具体为此建议如下:

1.进一步拓展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法治”内涵。以农村法律顾问驻村(社区)为契机,一方面,将租房管理、物业服务、村容村貌整治等结合基层特色写入村规民约,由村(社区)法律顾问对公约进行法律监督,为纠纷化解指引了方向,并丰富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法治”内涵。

2.进一步丰富村(社区)文化礼堂的“法治”内容。在村(社区)文化礼堂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律师讲堂”“律师咨询日”活动,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线上平台与线下法治文化阵地联动,配合开展以案释法“法治微课堂”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生动形式丰富村文化礼堂的“法治”内涵,以此推进民主法制村、无讼村建设。

3.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及时响应网络。农村法律顾问联动参与可以不断完善纠纷信息收集、报送,并确保对各类矛盾纠纷的信息反应灵敏、处置及时。驻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全面掌握相关信息基础上,可以与了解当地习俗并具备调解经验的村(社区)组织人员有效运用“面对面、背对背”等调解方法,找准矛盾“痛点”与当事人情感“共鸣点”,为当事人架起沟通桥梁,提升纠纷化解效果。

 

刘国铭代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乡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建议》(第28号)

乡贤文化深深植根于农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传统文化在乡村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乡贤能够改善基层社会治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引导价值观念、拓宽资源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而调研发现,当前许多镇(街)村设立了各级乡贤组织,其中不少知名乡贤捐资捐物、反哺家乡,但是真正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作用并不明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乡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乡贤是指那些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的人,他们关心乡里公共事务,虽不拥有行政权力,却有在基层社会的道德权威,其共同点在于“贤”。然而,已有的乡贤组织中,更多的是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少有闻名乡里的道德楷模。基层组织对“乡贤”的关注普遍集中于其在产业帮扶、捐资扶贫等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在乡村治理中的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发挥。

二是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乡贤未能充分参与。由于乡贤的结构缺陷、乡贤“不在乡”等情况,导致其未能在基层社会自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乡贤的“乡愁”正在慢慢淡化。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乡贤只是逢年过节才会返乡作短暂停留,有的甚至多年没有回乡。他们的子女更是由于长期跟随他们在外工作和生活,对家乡缺乏认同感,更不愿意回乡,与家乡缺乏情感联系,乡愁正在慢慢淡化。

文化是根,是魂,乡贤常留方能乡愁永驻。乡贤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对本土的乡村人文精神的高度肯定,更是保护乡愁绵延不绝的重要力量。为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为此建议:

1.发动各级乡贤组织,有针对性地扩充“德乡贤”。一是建议将以下人群纳入考虑范围:离退休老干部、劳动模范和道德楷模、优秀教师、有公共服务情怀的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在本乡享有较高声誉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其他德高望重的能人等。二是基层乡贤组织成员应更多地考虑“在乡”乡贤,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自治方面的作用。

2.构建“党建+乡贤”模式,让乡贤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左膀右臂”。一是让乡贤组织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区分乡贤组织与社区和村“两委”的职能范畴,侧重“补位和辅助”作用,同时注重吸纳优秀的青年乡贤,形成社区和村级管理的后备力量。二是挖掘乡贤资源,将乡贤与其他治理方式相结合,将乡贤与科教单位、大学生、基层联村(居)干部、社会热心人士等力量结合起来,多渠道多途径促进乡村发展。

3.以乡贤文化凝聚“乡愁”,让“风筝”不断线。一是大力塑造乡贤文化,传颂“古贤”、引进“今贤”。通过培育乡贤文化,凝聚村民力量,联结乡村情怀,为提升乡村道德建设水平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注重与“小乡贤”的情感维系,发挥统战平台的力量,组织“寻根夏令营”,尤其是港澳台和海外乡贤子女,帮助他们培育乡情和亲情,让更多的“小乡贤”们认知家乡,进一步回归家乡。

 

金列君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执行综合治理能力解决“执行难”的建议》(第29号)

2019年,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在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执行违法制裁率居全市第一,始终保持执行高压态势。但目前申请执行案件率依然高居不下,执行综合能力尚有提升空间。 

1.财产线索收集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目前申请执行的案件,依然以执行申请人主动提交的财产线索为主。而针对部分被执行人拥有多个银行账户但申请人不知情的案件,对系统上可以查询到的被执行人银行账户信息前往调查的主动性、积极尚等提高。导致执行申请人对人民法院执行的误解加深。

2.对执行标的物变价能力欠缺。对于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被执行人通过未成年子女转移的财产、被执行人与其配偶的共同财产,这一类需要经过一定流程的财产处置疲软,久久无法启动评估,评估后无法通过瑕疵拍卖的方式变现,缺乏变价不成后若债权人主张接受标的物抵债的处置方案,导致现实中一部分被执行人实际具备清偿能力,却因为其执行标的物的特殊性导致执行困局。

3.失信被执行人公示制度的阳光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强。

2019年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在媒体上曝光了一些失信被执行人,这不但对被执行人有震慑作用,对社会也有警示教育作用。但目前依然有很多未能执行的大额标的案件的被执行人既未被列入媒体曝光公告范围。导致很多申请人认为法院在遴选媒体曝光公告被执行人时可能存在选择性执法,法院的公正、公平执法性受到一定的质疑。

针对上述现象,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力度宣传执行成果,在拓宽执行手段上要勇于担当。

加大力度在各种媒体上宣传法院的执行成果,可以促使一些有履行能力却抱侥幸心理的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积极运用大数据,锁定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积极主动向申请人释明被执行人的各种财产线索,方便申请人在获知被执行人财产信息,在保障人民法院正常的执行秩序的情况,在执行阶段同样可以“诉源治理”,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

二、在创新执行变价方案上要善于担当。

增强对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的执行能力,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无证房产依据协助执行文书办理产权登记有关问题的函>的通知》(法[2012]151号),对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在网络司法拍卖的过程中,以披露房屋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现状及土地性质,提示买受人或承受人按照房屋现状取得房屋后,将来可能面临的拆除、拆迁及补偿不能等风险,由买受人或承受人自行负责为前提,进行瑕疵拍卖。对于变价不成的,人民法院可以制订以债权人自愿接受为前提的房屋抵债方案。

完善并细化对于被执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与其收入明显不相称的较大数额存款,登记在被执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车辆的执行规定,避免将本应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一并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实体纠纷,从而背离诉源治理的初衷。

三、对失信被执行人遴选的条件和程序要公开透明,以增加司法的公正性。

将定期全媒体发布失信被执行人的工作常态化,公开失信被执行人媒体曝光遴选机制,坚持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有据可循。畅通申请人根据自身意愿申请悬赏公告的制度路径;制订具体、明确的申请媒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申请标准,确保每一个案件(特别是涉民生案件)有章可循。

 

沈水梫代表提出的《关于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第30号)

农村集体经济是支撑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基础,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近年来,市区两级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通过“五星三a”创建推进村级经济发展,开展全面消除经济薄弱村行动等,有效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但是也应当看到,无论我们五星3a创建,还是消薄行动,在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上仍然措施不多,大多还停留在包装上面,对于实质性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不够明显。而另一方面,五星3创建成果的维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农村文化服务,垃圾分类处置等工作任务又进一步加大了集体经济开支,对村级集体经济带来更大考验。无论是服务农业农村,还是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都亟需实质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建议要加强规划引领,以镇街为单位,根据各村经济强弱情况,拟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统筹资源力量,强化领导协调力与工作推动力。要强化制度供给,特别是规划要放开手脚,强化担当,加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对于远期虽已列入拆迁规划,但近期没有具体拆迁计划的,要解放思想,继续予以审批,或者办理临时审批手续。要强化要素保障。要加大用地指标,项目建设资金补助力度,研究制订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有力有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沈百夫代表提出的《关于盘活存量用地,提升越城经济内生动力的建议》(第31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建设“三个越城”的关键之年,也是越城区和滨海新区体制调整后的起始之年新的一年。区委九届九次全会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项目攻坚、治理提升”三个年行动为载体,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更好的举措,不断破解发展难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闲”和“城市后花园”规划要求下,城南街道鼓励多家创办时间久、经济效益优的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但是,在缺乏新的空间资源供应情况下,存量用地指标的控规对老城区内传统产业动力刺激和集聚增效的限制日益凸显:一方面,2014年出台的城南区域控规文本中,工业用地平均仅0.6-1.5的容积率标准,严重制约了传统企业对闲置或现有厂房的高效利用,降低工业企业在“零土地技改”中的投资强度与“亩均效益”。另一方面,以前年度的控规文本中,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基本已分割明确,单纯的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大幅增加了新产业形态下商贸、技术、知识等高端要素的集聚成本,削弱了传统企业投资改造的意愿,以及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的动力。

随着近年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周边城市创新资源的加速外溢,新业态、新产业在越城区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与传统形态的工业厂房不同,新业态、新产业的用地具有研发用途比例高、用地类型混合成分高、用地需求多元化等特征,现行部分土地供应和管理政策已无法满足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圳、杭州、宁波、东莞等城市早已出台新型产业用地相关政策,同城兄弟柯桥区于2018年12月正式印发了《绍兴市柯桥区关于推行新型产业用地试点的实施意见》(区委办〔2018〕140号),上虞区《关于推行新型产业用地试点的实施意见》也于2019年8月启动了公示程序。出台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以招引规模大、效益好、运营能力强的优质创新平台进行成规模、高品质开发,既能够为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新型产业孵化器、加速器提供空间保障,也顺应了新业态、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越城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对此,建议越城区做好新业态新产业用地顶层设计,出台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统筹产业用房资源,严格准入,先行试点,探索一条符合越城发展的新型产业用地之路,现提议如下:

一、完善供应方式。建议明确设置新型产业用地类型,将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在现有城市规划地类中“工业用地(M)”大类下,增加新型产业用地类型(M0),即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土地用途表述为“工业(新型产业用地)。

二、明确用地限制。一是明确实施的四至范围,且仅限该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存量土地。二是对用地面积大小也作相应的规定,用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30亩,对不足30亩的,确有新型产业用地发展需求的,可按M0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但其产业用房不得分割。三是已出让普通工业用地转 M0不视为改变用途,年限按照原建设用地剩余出让年限确定。

三、框定技术指标。建议主导用途为厂房、研发用房,也包括其他用地,如商业、宿舍、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等。主导用途的建筑面积(或各项主导用途的建筑面积之和)不宜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建议地价标准以工业和商业办公市场评估价中间值综合计算。建议容积率相对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到则有所提高,达到3以上;建议土地使用权限为30年,低于工业用地50年,通过提高市场门槛(土地价格等手段)促进产业的自我转型升级。

四、注重土地(用房)利用绩效评估与监管。一是为创新型产业用房设置入驻及配置标准,设定分割转让等要求,运用市场化手段,防止工业楼宇变相炒卖工业房地产的现象发生,转让收益“涨价归公”。二是加强土地供后监管,建立土地用途监管、土地利用效益监管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三是建立创新型产业资格审查制度,成立创新型产业投资项目达产验收评估机构,制定达产验收规定,开展达产验收工作。

 

戴伟祥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加大对富盛镇扶持力度的建议》(第32号)

富盛镇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南部,东接上虞区长塘镇,西连皋埠镇,南与上虞区汤浦镇相邻,北与陶堰镇相接,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地形上镇域北部为平原,南部为山区,区域面积79.7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4%。镇内有山塘水库67座,小流域49公里,河面2038亩。全镇现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富盛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山青水秀,底蕴深厚。有宋六陵、战国窑址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拥有生态史林、岩里桃花源、诸葛仙山等自然景观。近年来,富盛镇按照“山清水秀养生地、四季鲜果后花园”总体定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一、发展处于瓶颈期

富盛镇不管是在原绍兴县,还是现在的越城区,从区域位置上说均处于城市边缘,加之半山区的地形特点,长期以来缺乏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集镇面貌相较于发达乡镇差距很大。中心镇区十几年没有变化,呈现出90年代建筑的风貌。虽然经过二年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镇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纵观全镇14个行政村,有10个行政村是经济薄弱村,村内群众生活环境和经济收入都没办和周边乡镇相比,尤其是在近5年时间里,经历过2次区划体制调整,不管从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还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富盛镇太渴望有一个机会,向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展示我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底蕴。

二、几点建议

1.能给予灵活的土地政策。富盛发展的定位“绍兴市区的后花园”, 而当前一大部分游客来后,面临没点可玩、没饭可吃的尴尬局面,那就必须要以引进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对引进的服务业要有灵活的土地政策,也就是说要保证土地的供应,而且供应的土地不一定要连成块,可以是零散供地,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土地的供应量节约土地,还可以让点位布置更具特色。

2.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扶持。富盛经济不是很发达,单独依靠镇政府和当地村居的力量难以改变现状,必须要有上级政府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当地企业和村民自助发展产业时,有一定的政策奖励和资金扶持,比如对一些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开设农家乐的,三年内能坚持正常营业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鼓励农民创收创业。建议区财政能每年支持富盛镇3000万元的乡村扶持资金,由富盛镇政府定点报项目给予支持。

3.要改善基本的基础设施。要不断完善镇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的改造、亮化、绿化等迫在眉睫;要加大对富盛镇内文化遗产的保持和开发,要深挖历史人文典故,以文化引人、以环境留人。

 

李云芳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统一全区土地征用款政策的建议》(第33号)

自袍江区块归属越城区以来,袍江老百姓享受到了越城区的相关政策,为老百姓提供了如“最多跑一次”等诸多便利。然而,就土地征用款而言,各街道之间仍有一定的价格差距。

举例而言,斗门街道各村居征地补偿价总和为每亩79000元,而相邻东湖街道的征地补偿价总和为138000元,两街道的补偿差价达近60000元,而越城区人大2017年度通过的各镇街土地补偿差价每亩仅为20000元。

希望袍江区块的土地征用款能与越城区接轨,真正让老百姓享受与越城区统一的土地补偿款。

 

沈开方代表提出的《关于破解小型外贸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建议》(第34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初开始,越城区曾经集中了国有的绍兴市进出口公司,纺织品进出口,服装进出口,五矿进出口,粮油进出口,外转内进出口,土畜产品进出口,绍兴县外贸等等10几家国营外贸公司,几百名外贸业务员,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随着国有外贸的陆续退出,几百名外贸公司业务员成立了几百家小型的外贸公司,加上过去10多年很多大学生的陆续加入,小型外贸公司的数量不下上千家,这些外贸公司广泛布置在迪荡新城,镜湖,袍江以及市区大大小小的写字楼,主要从事服装,纺织品的出口,小部分出口五金和机电产品。普遍存在人数少,规模小,生产基地不稳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品牌,生存压力大,发展前景堪忧。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东南亚和非洲的崛起,中美贸易战打打停停,欧美市场的普遍疲软,国内劳动力和资源成本的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的上升,订单往东南亚和非洲转移,绝大部分外贸公司没有品牌,没有研发,没有团队,没有直接客户,没有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外贸公司绝大多数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很多公司也尝试自己建立加工厂,但是由于经验,人才资金等等因素,最后都没有自己的加工基地,而外贸的核心之一是生产基地,目前对接外贸公司的生产厂家极不稳定,由于内地加工厂的招商引资和电商的大力发展,工人难找,管理层的年龄老化,厂房租赁成本加大等等因素,再加上生产设施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市区以及周边县市的加工厂越来越少,小部分优质的加工厂,第二代逐步加入企业的经营,开始自己接单,不愿意做外贸公司的订单,淘宝京东拼多多带来的内销增量,导致市区的外贸企业生存困难。

缺少现代化的管理经验,管理混乱,普遍是夫妻店的模式。小订单要求高没地方做,大订单缺少资金,缺少团队,缺少实力,做不了。人才留不住,由于缺少发展机会,前景渺茫,有能力的人才大量流失。

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几乎所有的外贸公司都尝试做电子商务,加入阿里巴巴的国际站,以及亚马逊等国际电商巨头,但是竞争激烈,成本巨大,盈利能力非常低,真正突破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经营的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没有自主品牌,缺少文化底蕴,小型外贸公司基本上靠吃老本,做纯粹的贴牌加工,大多数订单都是第三手甚至第四手才拿到,由于成本原因,客人的订单萎缩,一个订单,从欧美客人上下单,经过当地的中间商,再经过香港或者上海的中间商,再到外贸公司,再下给加工厂,可想而知是什么结果,20年前的产品和一样的价格,到今天还在继续做,几乎没有利润。

融资困难,由于没有抵押物,很难融到足够的资金,国际贸易大宗订单的付款方式从传统的即期信用证到现在的3个月信用证和货后T/T,尽管有中信保,但是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外贸公司做大做强的一个因素。

现在政府有很多优惠和支持政策,但是有很多资金资源的浪费,从市里到区里都有这种现象。得利益的是那些组织展会的中介机构。譬如到国外参展,摊位费全补贴,人员费用也有补贴。政府的出发点很好。可以大力开拓直接客户,增加很多高质量的订单,但大多数政府补助的展会实际没有真正的客户,挂羊头卖狗肉,有些离谱的展会,组织者和中间商找一个场地,布置摊位,美其名曰慕尼黑展会,此慕尼黑展会其实不是真正的慕尼黑纺织服装展,只是时间相同但是地点完全不同。有些展会组织者掏钱从当地或者周边国家拉来几个旅行团滥竽充数,导致很多企业参加一次以后再也不想去。建议政府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和补助企业参加真正有实力的大展会。

 

刘伯福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建议》(第35号)

党的十九大四次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都给企业发展吹来阵阵暖风。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吸引各类资源和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而营商环境改善,从越城区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来看,个人认为可从政策吸引和提高办事效率两大方面着手,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订实实在在为企业发展助力的政策

全国各地为招商引资和促进当地企业发展,都有各种鼓励性政策,例如对设备投入的较高比例奖励,对项目的全程服务等,有些地方还上门到企业来宣传,动员去外地投资。因此,建议区政府有关部门能去省内外一些地方作些调研,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使政府能制订出对经济发展更有推动力的切实有效的政策。与其我们化很多精力去外部招商引资,为什么不想更多办法留住本地资金,在越城区创业、兴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更多贡献。

二、创造使企业办事更顺心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办事更顺畅, 让企业家做事更顺心。例如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企业申请上项目,最好区里有专人主管,并指定一位具体负责在各部门协调的人员,企业递交材料后,后续程序则由政府部门内部及中介机构之间沟通、协商,使项目能尽快落实,尽早有结果。企业发展要的是速度,一个项目2-3年还没有结果,难免会让企业觉得很累,真正衡量营商环境是否良好,是企业家的内心感受。

期待能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越城区创业、兴业感受到安心、舒心。

 

胡月祥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修改区政府提供的统一农村集体资源租赁合同条款的建议》(第36号)

现在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主要靠出租房屋的收入(房屋都是几十年遗留下来的村级资产,百分之九十没有合法手续的),区政府提供并要求各村按统一格式模板签订的租赁合同,在现有的合同中,没有考虑到出租方(村委)的利益,甚至给出租方(村委)留下很多的隐患和风险,一旦承租方出现安全事故等责任,承租方律师一定会无缝不钻,想方设法给村委套取责任,会对村级集体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针对该合同版本提出以下修改的建议:

1.该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承租方在承租期间出现的安全事故等相关责任,应由承租方自行负责承担的条款,这就给出租方(村委)增加了因承租方的事故而承担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等经济损失。

2.建议希望该合同能请专业人士(律师)尽快进行修改,切实保障出租方(村委)的集体利益。

 

顾  敏代表提出的《关于禁止在居民住宅楼和商住楼底层开办餐馆的建议》(第37号)

随着越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区内有不少住宅楼和商住楼底层开办餐馆,或者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如昌安街两旁),这些经营场所有的有证,有的是无证经营,但因其产生的油烟和噪音影响市容市貌,严重干扰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建议:

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规范性管理办法,由政府委派牵头单位,组织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督、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按照“规范一批、整治一批”的原则,加强整治规范管理。

2.进一步规范主体准入资格,严把审批关,会同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强餐饮企业环保前置审批工作,禁止在居民住宅楼和商住楼底层、与居住楼相邻的楼层,经营有污染的餐饮项目。

3.大力宣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的氛围。对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措施做得好的餐饮企业予以一定表彰,对问题突出且长期不治理或治理不达标的进行公开曝光,直至停业或责令关闭。

 

徐伟海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妥善处理公车报废相关问题的建议》(第38号)

随着公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车使用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很多公车得到了妥善处置。但在公车改革推进的同时,一些使用年限到期和行使里程超限的车辆,一直停在停车场的车位上,成为了“僵尸车”,长期弃置导致车辆灰尘覆盖、轮胎凹陷甚至爆胎,车辆毁损越来越严重。公车的长期“闲置”,一方面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无端浪费甚至流失,二是某些公车“闲置”的背后,等待整顿风头过后,存在重新启用的风险。此外,在公车报废过程中,相关报废处置公司要求车辆所有人自行送报废公车上门;或者因为处置数量少,处置公司不肯上门进行回收,上述两者情况的处置成本均很高。

对这一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应尽快处理。建议:

1.尽快统计上报使用年限过长、行使里程超限、车况较差、无修复价值车辆数据。

2.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申请报废车辆进行审核,批准将使用年限过长、行使里程超限、车况较差、无修复价值的车辆进行报废,其余仍有使用价值的车辆参加拍卖处置。

3.相关部门应积极协助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对公车改革报废车辆进行集中报废拆解,建议能够简化报废车辆程序,考虑适合的处置回收方式,进一步降低报废成本。

 

叶国荣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北海综合市场建设的建议》(第39号)

案由:二○一五年北海村村民以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放弃每年五百万元的经济效益支持上级部门对北海综合市场进行整体拆迁和重建,建成后上级部门同意以成本价出卖给北海村约一万八千平方的商铺,事过五年到现在为止北海综合市场一点动静都没有,北海村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差,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北海村民对北海综合市场的建造反映强烈。

建议:为使北海村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为村民谋更好的福利,使北海村的经济有一个大步提升,我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将加快北海综合市场的建设提到工作日程上来,谢谢上级领导。

 

周关潮代表提出的《关于我区高水平接轨上海,加快杭绍甬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建议》(第40号)

案由:为服务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绍兴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融杭联甬接沪”发展格局,紧持“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思路。越城区作为我市创新推动杭绍甬建设一体化的排头兵,要着力落实发展新理念,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要审时度势、因区制宜、利用区域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努力为做好接轨上海、加快沪杭甬一体化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根据我区的现实情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人文交流、共同传承创新绍兴文化

绍兴市是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越城区则在其中心区域。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历史+人文作为发展的灵魂和支撑之一,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古城文脉、融入“大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等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我区与沪杭甬地域相连,人文相亲、语音相似,目前无论是官方交往还是民间联系日趋频繁,因此推进古越文化、大禹文化、书法文化、戏曲文化、黄酒文化等具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创大走廊势在可行。在具体操作上,可与三城市谋划共同举办各类“文化节”,建立旅游战略同盟,开展戏曲互动等文化交流,尤其值得提倡的是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乡村“农庄经济”,民宿餐饮、观赏美丽的田野风光等系列活动,很受上海、杭州等地游客的喜欢。“农庄经济”文化不失为一体化建设的一个样板。

二、服务共享、共同提升居民幸福生活

从二个层面考虑,一是引入沪杭甬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动越城区与沪杭甬优质医疗共享,位于越城区的绍兴市人民医院、市立医院、绍兴中医院分别与浙江大学医学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等联合冠名,还邀请这些城市的名医专家团坐诊绍兴相关医院,为绍兴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可加入沪杭甬异地求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统筹,实行绍兴与沪杭甬医疗应用一卡结算;二是探索养老一体化联合新模式。上海市长宁区的一家颇具规模的养老机构,早些年在我区鉴湖街道坡塘村建立了一家名为“康乐福”的养老院。尽管地处较为偏僻,但这家养老院在理念、管理、服务及人员配备上敢于大胆创新,获得较好的口碑,不但受到本地老人的认可,而且不少非越城区的老人也慕名前来入住养老。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我区民政部门可学习借鉴这类做法,在引入、推广等方面做一些尝试。

三、积极互动、共同推动体育运动开展

近年来,我区开展体育运动势头强劲,每年度的马拉松、今年的世界女排俱乐部赛、水上皮划艇等都在我市(区)举行,绍兴给各地运动员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加快沪杭绍甬一体化建设方面,越城区教体局亦应抓住这一契机,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与三地积极互动,结合本区的环境与条件,举办一些竞赛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加深三地与绍兴的交流,共同推动体育运动的开展。

 

宋  平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市区“夜间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第41号)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夜间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时段,由此带来的“夜间经济”应运而生。“夜间经济”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座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指标之一,是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亮点潜力很大的增长点。近年来,绍兴市、越城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古城“夜间经济”的发展,采取了规划特色街区建设、实施亮化工程、推出夜游项目、建设夜宵城、启动“夜间消费节”等措施,也出台一些针对性政策,在营造良好的营商和消费环境方面作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总体上看,绍兴的夜间经济,尤其是老城区内,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不仅不能与大都城相提并论,与乌镇等旅游城镇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和不足,也是我们可补的短板和潜力。决定城市的夜间经济因素很多,它包括城市的能级、常驻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外来务工人员的层次等等,因此发展夜间消费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某个部门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政府、市场、消费者多方协同发力,才能形成的,是一个相当长的培育过程。为此,我就培育绍兴市区夜间经济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集中领导,部门联动。发展夜间经济涉及商务、文化旅游、招商、土地规划、税收、城管、交警、治安等多个部门。因此要列入政府专项工作,建议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夜间经济的扶持力度。客观上说,目前绍兴夜市的许多业态盈利能力不强,夜市人气不旺,资本投资热情不高。夜间经济的发展是要由市场决定的,应当遵循市场规律,但在市场培育期间,政府引导、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认为政府要有“放水养鱼”“先予后取”的理念,制订力度更大的政策,切实降低夜市(店)经营成本。如凡在政府规划的区域内、开设政府鼓励的业态的夜市(店),按营业面积打包补贴,这样可以避免奖励条款很多,实际很难兑现或兑现吸引力不大现象。

三、积极推进特色步行街建设。特色步行街是发展夜间经济主要平台和硬件基础,绍兴特色街区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形成了鲁迅故里、书圣故里、昌桥直街和正在全力打造的阳明故里等。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在一些城市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提到要发展“小店经济”,促进形成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步行街。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和政策导向,认真规划特色街功能,在“特色”上做文章,避免千篇一律。特色街建设成功了,古城旅游旺了,外地游客在绍兴留下来、住下来的多了,自然会带动夜间消费。因此,在绍兴古城保护利用中,建好特色步行街,对于发展夜间经济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丰富夜间文化休闲业态,提升夜间消费品质。要进一步优化业态,拓宽思路,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引进什么,如开设24小时的书吧、引进文化创意项目、举办深受年轻人喜欢的文艺演出、丰富夜间旅游活动,提升环城河岸亮化工程,给中外游客在古城绍兴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的理由。只有丰富的夜间文化休闲生活,带动的夜间购物、夜间餐饮,才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

竺利君代表提出的《关于公共停车位合理收费的建议》(第42号)

近些年来,我区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随着我区小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且主要交通干道因为历史规划原因停车位较少,据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底,全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6.9649万辆,其中小客车26.0450万辆;目前该区的公共停车泊位总量只有2.6340万个,其中越城区一环线内仅有9908个,一环外二环内仅有10816个,二环外仅有5616个,时间过去近四年,区政府新建及优化了不少公共停车场和泊车位,有效的缓解了停车难,但停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乱停放现象依然频繁发生,为了能把车停到人行道上,街边人行道障碍立桩时有被破坏现象;二是不少公共停车位资源使用效率依然不高,很多泊位时常保持闲置状态,很多司机宁可冒领罚单的风险,附近有车位也不停。塔山文化广场停车场就是如此,诺大的停车场寥寥无几的几辆车和辛弄路上满满当当的路边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是各种弄堂小道成了“停车场”,甚至停放在小区消防通道内,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及消防安全,近期重庆就发生了类似情况,因为小区消防通道被堵塞导致消防车辆无法进入,小火最终酿成了大火。

通过对居民、停车场和停车泊位管理人员的调查及现场了解,问题可归类于两类原因:一是停车位依然严重不足;二是停车收费不尽合理、停车贵。

现就停车收费不尽合理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2019年4月29号公布的《绍兴市区公共停车泊位管理办法(试行)》。对其中的各条具体条款尽快落实实施。如第二十一条:机动车驾驶人使用有偿公共停车泊位,应自觉支付停车费用。对不支付或不按规定支付停车费用的机动车驾驶人或车辆所有人,经有效告知后,仍不支付的,可依法追讨泊车费用并计入个人信用记录。我在众多公共停车位上看不到监控,看不到咪表,有些路段没有收费员,试问在这些停车位上如果发生拒不支付停车费的车主,如何形成有效的惩戒。

二、实施差异化收费方式。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价格调控,疏导交通,按照“中心区域高于边远地区、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高峰时段高于非高峰时段”的原则,实行机动车存放服务差异化收费。二是对于非免费时间的收费可以设置一、二、三类区域,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三是为防止赖停,实施阶梯收费。

三、增加免费停车时长设置夜间封顶价。一是公共停车位由现行15至30分钟免费停车时长增长到60至120分钟;医院、便民中心等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实行2小时免费停车,一般的事务,一两个小时内就能有结果,对超时部分再行收费5至10元,对于有车一族来说,这样的收费水平并不高,经济负担并不重。二是居民住宅区公共停车泊位晚上18:30至次日7:30实施阶段性免费停车;也可以在居民住宅区公共停车位实施夜间封顶价10元,一个月晚间停车封顶至多缴纳300元,不会对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也是可以承受的。

四、普及ETC收取停车费,实现无感进出。现如今全国范围内都在推广普及ETC,但是目前实现场景基本仅限于高速公路进出,而反观我们的停车场,大部分还停留在人工收费阶段,只有少部分商业圈实行了扫码付款,但是这些都需要车主手动缴费,费时费力。如果能将ETC场景扩充到停车场,不仅能实现无感进出停车场,加快进出车速,有效降低堵塞,方便广大群众,更是对ETC推广的一个助力。

 

寿林芬代表提出的《关于规划建设与政策扶持古城餐饮实体商业街的建议》(第43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网购平台力量日益强大,城市实体商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较其他实体商而言,餐饮服务业所承受的受冲击相对较小。作为发展古城旅游产业,在游客住宿与餐饮的两大消费目标上,做好餐饮业的文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营造古城旅游餐饮特色街区氛围,通过政府、街区、饭店的优质组合服务,提升绍兴餐饮声誉,为旅游产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有效支撑,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在古城区范围内通过合理布局,规划具有一定数量与规模的餐饮特色街。对已成规模气候的餐饮街区尤其要列入重点保护对象。

2.特色餐饮街区的排烟、排污问题,政府要在环保方面给予统筹规划,出台实施有效的解决方案。

3.特色餐饮街区,要允许就餐人员的汽车按规定在路边停靠,同时实施道路车辆的单行线限行。

4.街区的店招制作,要实行管、放结合模式,努力营造美观、丰富的餐饮一条街区文化艺术场景。

5.建立良好的工商、税收、卫生等政府部门的服务机制,真正让进入街区经营的单位和人员体会到特色街区的良好经营环境与发展前景。

 

徐  越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管理的建议》(第44号)

以P2P、投资理财为名义的非法集资活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近年来,我市民间非法集资事件也时有发生,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案件情况

11月7日,本人在听取东双桥社区选民代表中了解到一起非法集资的案例,引起了我的关注。案件基本情况为:徽州文化旅游集团绍兴分公司于2012年7月成立,当初名称为“将军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分公司”,法人代表罗中德,2014年5月改名为“徽州文化旅游集团绍兴分公司”,2016年3月又成立“晚晴在线绍兴分公司”,该公司以“旅游”“养老”为幌子,通过街头发放传单,电话家访,走菜场、进社区,还利用广播电视广告、报纸专栏报道,有名人站台(袁师爷、师母来哉),以“增值、升值”为诱饵,骗取了绍兴761位老年人的血汗钱、养老钱和救命钱共计1.32亿元(其中交总部11687.41万元、华商卡截留资金584万元、晚晴未兑付资金847万元、链家未兑付资金118万),2017年7月该公司出现兑付危机而关闭,给761位受害老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公众风险意识淡薄。随着百姓日益富裕,可支配的资金不断增多。社会公众觉得银行利息较低,同时,证券、基金投资等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且风险较大,因此,大量的民间资金便转向了所谓“高利息、高回报”的民间融资,总想着“不劳而获”,盼着“天上掉馅饼”,等着“一夜暴富”,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被“高额回报”所诱惑,就会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沼,导致血本无归。

2.政府部门监管难度较大。一般来说,非法集资活动的时间跨度长,但期间的经营行为、盈利情况均比较隐蔽,而且各种包装眼花缭乱,花样不断翻新,难以认清,使得监管部门监管难度较大,不能如实掌握并作出反应,客观上为非法集资提供了繁衍的土壤。

3.司法部门查处力度不够。在本案中,受害人进行了报案,提起了诉讼。目前,公安抓捕了法人罗中德,今年5月6日14名中层也被“请”到蕺山派出所,但问题不交代,赃款不退还,会计、出纳至今未抓捕;法院于2018年8月14日、2019年11月2日进行了两次庭审,但均无进展。受害人希望加大力度对案情的查处,追赃挽损,使老年人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对公民投资的风险教育。公安司法部门要通过典型案例宣传民间借贷、P2P及非法集资的危害,新闻媒体部门及金融机构应通过主动宣传,向广大公民宣传投资理财常识,介绍相关政策、法律与法规,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参与投资理财活动的风险,增强其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理性选择可靠的理财渠道,慎防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2.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公安等政府有关部门对涉及融资、理财业务的投资理财公司、财富公司要进行大排查,规范其经营行为,明确该类公司属于中介服务类的,不得从事证券投资、投资理财等业务;对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的重点关注对象,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部分违规操作,存在虚假宣传、误导宣传、设置涉嫌非法集资或变相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投资理财公司,应坚决予以取缔并追究法律责任。

3.加强司法处置的力度。司法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案件处置的主题责任,依法推进案件侦办、诉讼、执行等司法程序,加大涉案资产追缴和处置力度,尤其要加快处置非法集资陈案,尽最大限度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稳妥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王国庆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邹家葑两校区间道路亟待配套管理的建议》(第45号)

城南街道邹家葑村,位于城南街道南部区块,东至南池江,西至解放南路,南至鉴湖镇骆家葑村,北至树人小学南校区及永和中学,全村有农户250户,在册村民700余人,外来务工及常住租房人员约3000人。

2006年,绍兴市及越城区二级政府在城南街道邹家葑村规划征地100多亩,分别筹建城南中学(现更名为永和中学)和树人小学,树人小学于2008年建成开学,永和中学于2011年建成开学。

两所学校相继开学后,因邹家葑村级道路无法满足村民和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接送出入的需要,邹家葑村多次向街道及上级部门反映,在2009年至2015年期间,原市政府丁晓燕副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进行专门协调(见附件),明确有两所学校对邹家葑村村级道路的土地使用进行补偿,同时要求越城区政府抓紧做好邹家葑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力争3年内实施拆迁,由于多种原因,邹家葑至今未实施整村城中村改造。

多年来,邹家葑村积极主动承担着村级道路维护、保洁、秩序等日常工作,先后自筹资金280余万元,通过折违、置换村道周边房屋等方式,拓宽了两所学校和全体村民唯一出入的通道,改建后的道路全长800米,平均宽15米,占地18亩,并配备了相应的保洁保安人员和照明设施设备,暂时缓解了村民及学生上学、家长接送等燃眉之急。

随着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学校入学学生的增加,特别是私家车辆的增加,邹家葑村级道路的弊端更加凸现:一是早晚高峰时段各类人流量集中,道路拥堵现象经常发生,尽管二所学校和村委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因缺少专业的交警疏通,无道路执法权,因拥堵引起的纠纷经常发生;二是邹家葑村缺少共公停车场,大量的私家车停放在村道两侧,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学校门口50米内禁止停放车辆,但在800米的邹家葑村道路上有二所学校,整条道路基本不允许停放车辆,而邹家葑村民有近110多辆的私家车,停放在村道两侧是村民的无奈之举;三是因道路为邹家葑村级内部道路,未列入城市道路管理,所需的建设、养护等费用有村委承担,村道上出现的无证摊贩、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等只得求助于相关部门,从道路改建至今,邹家葑村委维护道路的费用就从原先的每年16万元,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25万/每年,相关部门前期协调的补偿费用和整村拆迁规划等如石沉大海,由此给经济薄弱的邹家葑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村民怨声载道,部分过激的村民到街道、区政府等进行信访投诉;四是两所学校的领导也有苦难言,邹家葑村道是学校的唯一出入口,教育等相关部门经常对学校进行检查,而村民在学校周边的随意停车和道路南侧的破旧立面等情况无法改变,两所学校近3500人师生的上学和放学短时间道路拥堵问题,无法得到彻底根治。

10多年累积的疑难问题,形成了如今邹家葑村十分尴尬的不利局面:一方面是学校及村民出行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是城区文明创建,区政府、街道对邹家葑村的各项考核要求,还有被村民的不理解和过激行为的牵制,邹家葑村委及村民迫切希望区政府、城南街道及市区相关部门切实引起重视,关注实实在在的民生,避免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隐患和矛盾纠纷,并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尽快把邹家葑村整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村级道路列入城市道路管理范围,彻底消除村民及学校的后顾之忧;

2.分步落实配套管理。在没有明确对邹家葑村整村改造前,村级道路由政府相关部门提前介入,交警、城管执法、路灯管理、基础设施等纳入城市管理,相关的卫生保洁、秩序维护、养护监管等费用,列入区政府财政预算;

3.协调落实补偿经费。落实前期市政府的专题会议纪要,协调好相关事项,兑现对邹家葑村的补偿承诺,维护和保障邹家葑村级集体经济的正当权益。

 

倪晴桦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对富盛镇域区级道路提档升级的建议》(第46号)

富盛镇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东南部,东接上虞区长塘镇,西连皋埠镇,南与上虞区汤浦镇相邻,北与陶堰镇相接。是纯山区农业乡镇,随着社会的发展,富盛镇农民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人员、车辆进出越来越频繁,但富盛镇作为山区乡镇,道路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近几年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下,也有较大的改善,但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与周边乡镇道路连接处有明显差距,特别是西上线和新三线,路窄、坡陡、弯急还是存在,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社会经济发展受道路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富盛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得到改善:

一、道路基本情况:

1.西上线(富盛段):起于平陶公路交叉口(西上线K11+100);途径镇政府、富盛隧道、上旺村、红山村、腰元岭、文山村与董溪(徐家),终于上虞区交界,路线全长约11.7km。平陶公路到红山村山溪口石料场路段经改造后能满足村民出行需要,但山溪口石料场至上虞交界段(K16+900—K22+800)路段条件相对较差:路基宽度仅为5.5-6.5m,路线长5.7km。道路建成至今以日常小修保养为主;目前主要存在“坡陡、路窄、视距不良、路面状况差”等问题,连中型车辆的交会都有一定的困难。急需改善沿线村庄村民的对外交通环境,提升富盛镇区域内交通网络。

2.新三线:起于上虞中塘 G104,南至富盛镇红山村。全线均为沥青路面,路面使用情况基本完好,现公路等级仅为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路基/路面宽度7.5/5.5 米,路幅布置为1m 绿化带+5.5m 路面+1m 绿化带。路窄原因特别明显。

二、建议和意见:

近几年来,群众对道路要求改造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大,在乡村振兴的大潮流中,西上线和新三线目前的路况已完全不适应,急需改善,我们建议:

新三线范围内最少要求以三级公路标准执行,设计速度30km/h以上,路基/路面宽度7.5/6.5米,路幅布置为:0.5m路肩+2×3.25m路面+0.5m路肩。

西上线范围内公路等级: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以上,路基路面宽度:8.5/7.5m,并对老路翻越腰元岭部分陡坡路段进行适当降坡处理。

 

谢中富代表提出的《关于整修南横江大桥的建议》(第47号)

南横江桥位于东湖街道五和村的河面水域,与马山街道车家弄村南端相连,桥面南北跨河长约50米,目前此拱桥桥面已经塌平,桥墩出现倾斜、桥梁松驰,已成为一座危桥,给沿途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村民反映,行走在桥面上有一种抖动的感觉。曾有人在此桥侧发生摔伤事故,向有关方面进行投诉,广大群众也强烈要求维修此桥。

由于当地村级经济薄弱,仅靠几个村的力量,难以修建。两年前,此建议曾提交区人代会,因当时涉及越城区、袍江开发区,由于资金筹措难等原因一直没有实施维修。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已作调整,东湖、马山同归越城区管辖。

为此特建议,由越城区建设部门牵头,水利、交通部门联合,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角度,从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出发,投资改建、修建这座危桥,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金国周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对市政道路建设未征地块进行补偿的建议》(第48号)

袍江开发构筑了大量的市政路网,如三江路、启圣路、越王路、越秀路、越英路、越安路等,再加上之前的杭甬高速公路,这些路网原系耕地,开发建设时未带征周围沿线绿化等配套面积,致使这些土地既无耕种条件,也没有被项目建设征用的价值。这样使村级集体资产无偿承担着公共市政建设,村民要求利益补偿。

这一问题涉及到马山街道原北片沿塘一带各村,其中宋家溇村涉及到352亩。原兴塘村因高速铁路、钱陶公路建设也有80多亩土地未征用。

建议区国土部门,对这些因市政公共道路建设未带征地块,进行调研,出台政策,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阮基成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解决农村住房实际困难的建议》(第49号)

2000年7月袍江开发以来,马山、斗门等镇街一直严控农村私人建房,停止农民建房审批,给群众带来许多不便,造成相当的社会问题。许多农家无资格造新房、轮不到拆迁安置房、买不起商品房,一家三代人蜗居在简陋的民房中,严重影响了几代人的幸福指数。袍江开发前五六岁的小孩子,现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由于住房困难一家几代人同室而居,可以说已严重影响了生活起居。

随着三区合署办公以来,马山街道周围的皋埠、东湖等镇街有关村落,农户可以造房,但一河相隔、田地相邻的储墅、车家弄、红墅等村却仍维持原先袍江政策不得建房,显失公平,广大群众纷纷要求同区同政策,允许农民建房。

为此,建议越城区政府出台政策,允许马山街道规划建成区外的农民自建住房,允许建成区内待拆农户提前拆迁安置,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堵疏结合,按人口限定标准,允许农家建造灶房、附屋,补办相关手续,切实解决住房困难户的后顾之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谢吉祥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改造马海路的建议》(第50号)

袍江马海路沿线南北2公里内,分布着马山街道、斗门街道上百家规模企业、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原袍江开发区的工业经济大本营,为越城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此道路破烂不堪,长期失修。且自2018年以来,一直圈而未改,只见维修通告,没有修建的动作。给沿线企业生产运输、职工群众交通带来极大影响,严重地了损坏着该区域投资环境,损害着广大企业家与职工的生产热情,也事关政府形象。沿途群众通行在破烂的路面,常年绕道而行,对此很有意见。

马海路(海塘工业园区)沿线万名生产大军,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许多职工骑行在颠簸的路面,晴天浑身灰,雨天一身泥,还得绕道而行,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由此,建议区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马海路立项及早进行整修,以实际行动关注民生问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

 

叶国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维修袍江国周路的建议》(第51号)

国周路南北全长约600米,是联通三江路与马海路、海塘路的主通道,绝非仅惠及“国周纱线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关系到近百家企业与周围群众交通、往来车辆的通行。但建成以来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且存在规划先天不足,没有人行道、缺失红绿灯信号等交通标识,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

第一:车流量巨大。海塘工业区周边集聚着大大小小近百家企业,每天上千辆车通行,8000多职工上下班需途经三江路左转至国周路。再加上越东路上三江路至望海路段跨越杭甬高速的大桥因桥体年代久远,被列为危桥,目前采取限高措施,等待修复,原本开往滨海东南片区、海塘工业区西北片区的大货车、客车均必须从三江路、国周路绕行,导致原本交通压力就巨大的三江路转国周路口更加雪上加霜。

第二:存在规划先天不足,该路口没有红路灯等标识,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三江路主干道上行驶明确有非机动车道,但是到了左转入国周路会被绿化带挡住去路,非机动车只能在机动车道行驶左转入国周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汇在一起,安全风险隐患非常大,已发生多起伤亡事故,2019年该路段又因交通死亡2人。

建议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改造维修国周路,对三江路由西往东左转入国周路口的交通标识进行完善,优化该路口通行方案,保证非机动车行人的安全通过。

 

盛托亚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建议》(第52号)

2018年,越城区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实施方案,越来越多的老小区业主有了加装电梯的意愿。但在实际运营中,依然问题频出,由于这些老旧住宅楼多为建成十余年甚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房子,居住者多数是50、60、70岁以上的居民,加装电梯需求的主要来源是老年居民,故对于加装电梯的安全细节、规格标准不太懂;同时,不少楼栋的一、二楼住户因增加了采光、噪音等不利影响而抵制安装,居民矛盾难以调解,导致加装工程搁浅。

为此,建议政府应主导老旧社区电梯加装工程,建立由政府补贴、政府组织设计和安装、政府组织协调住户矛盾等的全过程运作模式。

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引导、监督外,即便是采用租赁形式加装的,电梯行业协会也要把好关,建立“安全台账”。包括:电梯公司的资质、井道土建公司的资质、电梯的后期保养和维护等,还应对电梯价格协调、标准制定、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保障居民安全。

对有加装电梯意愿楼幢的一、二层住户,考虑到对其实际所受的到的影响和对以后转让带来的负面因素,可在加装过程中予以适当补偿,补偿费用记入电梯安装成本。

 

成  娟代表提出的《关于城南街道长城教苑小区路段安装路灯的建议》(第53号)

城南街道长城社区的长城教苑小区,与念亩头村部份居民的进出为同一条路,该小区至长城路当时使用的路灯为念亩头居的。前几年由于念亩头城中村改造,该路的路灯随着拆迁的进行也同时拆除,导致该路段每到晚上居民进出相当不便,安全隐患不断。 长城社区多次与念亩头居进行联系,商量沟通恢复路灯照明功能,念亩头居出同意在安置房建造时一同进行恢复。但是由于拆迁安置征地进展缓慢,安置房建造未曾开展,路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的安全。该事宜长城社区也与区住建局进行过沟通,希望能得到部门帮助来解决路灯亮,住建局也派人到现场踏看落实该事,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也没有落实到位。为此,本人建议区相关部门尽早落实对接灯明事宜,以切实保障居民安全出行。

 

成  娟代表提出的《关于对城南街道朝辉路小区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第54号)

最近几年来,越城区对老小区相继开展了截污纳管改造工程,改造过的小区路面平整,管道顺畅,小区秩序明显变好,得到居民赞同。

自去年以来,越城区对老小区的改造力度减慢,2018、2019年列入改造计划的小区到目前为止,迟迟得不到实施,问题得不到解决,居民对小区改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019年11月,市政府专门召开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会议,重点“对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交付、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的老旧小区,优先考虑未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为此,城南街道南门社区的朝辉路小区均建造于90年代初,同于建造时间久远管道陈旧老化,污水经常满溢,居民怨声不断,需要改造的呼声非常强烈,居民意见较大。排水公司和区住建局也多次实地查找管道污水合流排放问题,河道水质严重影响。为此,本人建议,请区政府尽快落实对南门社区朝辉路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

 

韩明海代表提出的《关于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渔业生态养殖的建议》(第55号)

绍兴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南高北低特定的地理环境,使区域内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北部形成沿海冲积平原,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河湖众多,水资源十分丰富,加上古鉴湖治理形成的水网地带,境内水面积达482平方公里。

绍兴历代有鱼类养殖的传统,古代先人就有“范蠡南池养鱼”的记载,特别是人民公社化时期,水乡区域的各乡镇均设有专业渔场,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作为副业生产,通过定期放养,每年夏、冬季节进行二次捕捞,满足社会市场供应,是我市人民生活重要的菜篮子工程。

一、当前我市水资源鱼类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乡镇工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造成河道大面积污染,渔业养殖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下决心进行了环境整治,并把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水资源实行“五水共治”。实行区域包干、领导首问责任、推行河长制等积极举措,并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监督,使城乡河道水质得到较快恢复,为水乡渔业养殖创造了条件,此举利国利民。

但问题是,严厉河道整治措施,清除水面违建围栏、网箱及非法捕捞设施的同时,对原有水面由辖区政府分管、分段属地承包水面养殖进行政策性调整,外荡水面禁止承包性鱼类养殖,由市渔政部门对外荡水面非法捕捞进行监管。经过一段时间的政策性运营,存在如下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是丰富的水资源未能有效养殖利用。绍兴地处东部沿海、南部山区淡水与东海咸水交汇,适应于多种鱼类的生存和养殖,仅越城区就有10.08亩宜养鱼水面积,而且所产鱼肉鲜美,营养价值高。绍兴鱼类养殖既有历史渊源,更是全国淡水鱼养殖的高产区,曾经创造过全国网箱养鱼最高亩产,也是绍兴市民餐桌上重要的食品。但有关部门为解决水污染,实行外荡水面集中管理,禁止分段承包养殖,放弃专业性养殖,一个有“鱼米之乡”之美称的区域淡水产自给率不足20%。今年市场鱼货供应紧张,水产价格大幅上涨,如:常年市场供货的鳙鱼价格从去年4元/斤,上涨到目前的9元/斤.而且当地外荡产鱼货稀缺,市场上供应多数是外地鱼类,同时放弃精养减少政府渔业收入,也使部分渔民失去就业机会。

二是取消分段栏网,造成了渔业资源的流失。良好的水利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绍兴北部区域因雨季水泛滥之苦,特别是曹娥江大闸的启用,使得常有“三年二满”的水患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有关部门利用遥感卫星气象资料,利用钱塘江每天自然潮汐优势,合理调节区域内河流水储量,起到满足全市人民生活用水和防灾减灾的功能,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河水治理搞一刀切,放弃分段承包精养,拆除分段围栏、竹箔,使得大闸一开,鱼类资源随水逐流,已失去了家鱼可以圈养的优势,多次发生曹娥江大闸放水区鱼儿跳跃的场面,使得政府部门定期投放的鱼苗除部分被无序捕捞外,大部分随放水而流失。

三是非法捕捞缺乏有效监管。笔者走访了部分渔民和市场鱼货经销商,了解绍兴本地鱼货供应情况,反映最多的是绍兴内河外荡水面已基本无“四大家鱼”,为什么呢?原先农村水面鱼类养殖按辖区分片、分段经营承包,承包者为使养殖效益最大化,承包期内实行了分批捕捞,捕大放小,留足资源的做法,并对非法捕捞进行了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管,安排人员昼夜值班,保证养殖的安全和高效。但一旦取消分段承包养殖既失去最有效的监管,使鱼类不论大小被滥捕,失去鱼类生存的环境。另一方面,我市渔政执法机构健全,但人员编制不多,朝八晚五的工作时间,客观上无法对全市水面的非法捕捞实施有效的监管,执法监管效果与部门政绩考核不挂钩,缺乏执法动能,存在着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的现象,更严重的是随着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有些人更是利用电捕器、长地笼、大网细眼等违规渔具,昼停夜出捕捞,使得各种鱼类濒临灭绝,水乡无鱼将成事实。

四是减弱鱼类对河水净化功能。有资料研究表明,“四大家鱼”中的白鲢和鳙鱼以吸食浮游生物为主,浮游生物是水体中重要的种群,对水体调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会形成“水华”,而如果蓝藻和小三毛金藻形成优势种群时,水体具有毒性影响水质。今年夏秋季节我市如环城河、东浦、镜湖、大滩和湿地公园等大片水域出现蓝藻和小三毛金藻污染水体的情况,有鱼类养殖专业人士认为,正是水体中缺少鲢、鳙鱼吸食浮游生物而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导致水体变质。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可以起到调节浮游生物,从而调节水体的目的。由于放弃精养,放任非法捕捞而缺少监管,失去了鱼类净化水体的功能,也失去了水治理的生物链。

二、对策与建议

水产品是人们重要的副食品,水产养殖是政府部门重要的菜篮子工程,绍兴人养鱼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978年绍兴县(现相当一部分已划入越城区)网箱养鱼面积居全国首位,绍兴境内丰富的水资源和渔民精湛的养鱼技术,为市民提供充足、富足的水产品,但如果以治理水污染为由,将渔业设施拆除、禁止外荡水面承包养殖,渔政监管部门未用重典整治非法捕捞,绍兴的“鱼米之乡”将徒有虚名,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第一,传承水产养殖优势,做好水资源利用文章。绍兴北部属于水网地带,河湖交叉,相互贯通,进排水流畅,经过各级政府的全力整治,特别是采取“五水共治”举措,水污染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具备水产精养的水质条件。绍兴渔民有养殖“四大家鱼”的传统和优势,适量的养殖既能净化水质,也可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渔民增加经济收入,是政府重要的菜篮子工程。如果放弃专业养殖,浪费资源实属可惜。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区域管辖水面分布,由辖区政府与渔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水面资源利用和养殖管理的具体规划方案,完善水面鱼类养殖的有关政策,对渔业捕捞养殖从业人员开展资格认定,评选渔业养殖技术传承人,建立相应的鱼类标本和数据库,利用精养塘设施,定期捕捞场境,培养鱼宴餐饮基地,列入绍兴特色旅游项目,做好水资源利用的文章。

第二,强化水面保护,规范水产养殖设施。要继续重视河流、池塘水面的综合治理,着力解决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水治理环境,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充分利用曹娥江大闸灌排功能和钱塘的潮汐对绍兴内河水域的调节,进一步巩固水治理取得的成果,在拆除沿河违章建筑,清除水面杂乱围栏、竹箔、网箱等,强化水面保护,保证沿河景观,畅通水上交通的同时,充分利用水资源养殖。要根据“四大家鱼”繁殖和精养的特性,按承包精养责任范围,分段设置标准化的围栏、竹箔,其养殖标准设施由政府渔政管理部门统一规范,监督设置,定期检查。这样既可以保护专业养殖户的权益,改善水面景观,防止河水排放鱼类资源的流失,又利于成鱼的定期捕捞,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第三,完善渔政监管机制,打击非法捕捞行为。鱼类资源的枯竭,一定程度上与过渡捕捞有关,政府部门要制定《绍兴市鱼类资源保护细则》,对鱼类资源管理、养殖、禁渔期和捕捞作出相应的规定,实施分段承包养殖,由养殖户专管是制止非法捕捞的最有效举措,增加渔政监管部门的人员配置,落实监管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没收违法渔具,重点打击电捕器、长地笼、大网细眼滥捕行为,消除违法渔具的来源渠道,重点要对销售渔具单位和个体商铺进行整治,禁止销售非法渔具。严格按照鱼类繁殖季节和特点,设定鱼类禁渔期制度,组织市场管理执法人员对出售鱼类进行市场监管,打击滥捕鱼苗、破坏鱼类资源的行为,确保政府部门定期投放鱼苗的安全,尽快恢复我市丰富的水产鱼类资源,满足市场供应,控制物价上涨。

 

韩明海代表提出的《关于从源头治理扬尘的建议》(第56号)

近几年越城区的城市建设相对集中,治理扬尘任务艰巨,相关部门也作了不懈努力,如添置了很多抑尘车、洒水车等。本人的建议是治本更为重要。

一、抑尘车和洒水车在抑尘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二、要让扬尘得到有效控制,首先要严格控制各建筑工地的扬尘源头,如路桥建筑时开挖沟渠要及时回填硬化,控制晴天灰尘,雨天泥浆;其次多购置一些加湿型扫路车,多巡回清扫,及时清理路面扬尘,这样扫走灰尘比抑尘车、洒水车更能发挥治理扬尘的作用。

 

张毛姑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路桥建设中临时挖沟及时硬化的建议》(第57号)

越城是近几年绍兴市路桥建设的主战场,一些路桥建设中都会涉及埋设管线和挖沟施工,这给路面交通带来诸多不便。如临时封道;路面不平;填沟的渣土晴天起灰尘,雨天泥浆遍地,为此我们建议建设单位涉及挖沟要周密安排,尽量缩短封道时间和减少封道路面,抓紧时间及时铺设管线。铺设管线后要及时检查、及时回填,回填上层必须用碎石子填盖并加以及时硬化,采用盖上较厚实的铁板或浇沥青,以便以后对铺设管线检查,修理时再次开挖。如果建设单位不具备浇沥青的条件的话,也建议区公路养护部门给当前的路桥修筑路面进行定期检查,巡回修理、养护。这样能减少百姓路过路桥建设路段的安全隐患,提升通行速度,减少扬尘、泥浆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沈华根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绍兴中国机电城仓储配套问题的建议》(第58号)

案由:近年来,随着越城区机电行业的快速整合,绍兴中国机电城已经成为了绍兴市区新的最大的经营机电类、家电类行业的集聚地。中国机电城占地206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亿元。市场规模优势明显,专业性、综合性强,经营品牌档次较高,市场服务水平高,是真正规范、有序、高效的“一站式”市场。通过5年的艰苦创业,绍兴中国机电城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实现了招商销售目标,目前已有1200余家公司和商户常驻经营,市场发展步入了上升发展的轨道。但与此同时,按规划审批建设的配套仓储面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短板”也逐渐显现。据调查,根据一般机电市场的配套设施要求,经营面积和仓储面积的比例是1:1,甚至更高,但目前绍兴中国机电城的仓储面积不足经营面积的1/4,难以满足市场商户日常经营的需求,可以说一库难求,退而求之,许多商户租赁商铺当作仓库,增加了经营成本。还有的商户因没有仓库,出现了占道经营、混合存放等不安全隐患,所以说仓储问题已经是现阶段市场发展的“软肋”,迫切需要解决。

建议:根据绍兴中国机电城周边情况,还留有闲置的土地,比如南面的二处鲁东村的厂房待拆,除了沿河整体景观带的规划外,绍兴中国机电城希望有关部门调整相关土地指标,作为绍兴中国机电城的仓储用地。

 

张毛姑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尽快明确东浦村拆迁规划的建议》(第59号)

为了适应东浦黄酒小镇建设的需要,东浦古镇周边的青龙、舜豪、赏祊等村民住房已于2017年拆除,目前由于黄酒小镇建设建设方案不明、进度缓慢,对东浦村民住房是否拆迁没有一个明确的一个规划,给东浦村民的生活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为此我们建议一个村是拆是留,村民住宅是拆是留应该提前要给村民有个明确的规划,这样有利于:

一、村民可以提前规划自己购买哪里的房子和多大的房子等,不至于等到“一声令下”要拆了,到处去找房子、买房子,买的地块不称心、房型不称心、价格不称心,群众怨声打。

二、有利于拆迁过程中理性和谐,减小征收难度,加快征收进度。

三、如果村民住宅是保留的,也可以让村民更安心,或装修自居,或搞民宿,或出租给黄酒小镇,这样的话,黄酒小镇内的民舍形象可以整体规划,整体提升,避免像现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四、明确拆还是留的方向,也有利于黄酒小镇的建设步伐,调动民间资本参与黄酒小镇的建设。

 

傅利群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优化一般工业垃圾收运办法的建议》(第60号)

事由:一般工业垃圾出路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工业垃圾在厂区内堆积不仅侵占企业空间、影响环境卫生,更是消防安全隐患。区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关于解决工业垃圾处理问题》的建议。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越城区一般工业垃圾过渡期收运实施方案(试行)》。代表在接待选民、走访企业过程中,不少企业仍表示该实施方案执行效果不佳,企业一般工业垃圾处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问题分析:

1.处置费用较高。方案规定由区环境集团下属企业负责收运,原则上每次3吨起运,每吨运输和处理费为500元。因一般工业垃圾大多较为蓬松,大多数企业要达到3吨的起运量,需要收集较长时间和较大的堆放空间。同时,收运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按车收费(车辆为8吨车),每车垃圾运输和处理费4000元,即不到8吨均按8吨计费,企业认为负担较重。

2.收运要求过高。一是要求企业并按可燃、不可燃等诸多条件分类;二是垃圾过长过大要粉碎或剪短;三是垃圾不能袋装。有些企业为了达到要求,派专人分类和处理,增加了用人成本。

3.申报较麻烦。企业申报后,需要由收运方、处置方、环卫处等四方联合踏看,如判定不符合要求,下次不知何时再来,等待时间较长。

建议:

1.进一步优化企业一般工业垃圾收运办法,合理确定收运价格。

2.建议由区环境集团负责,在全区分区域设置若干临时转运点,集中分拣运输。日均垃圾产生量较少的企业,由企业自行运送到转运点,称重收费;日均垃圾产生量较大的企业,采取上门收运。

 

马新惠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回收村级留置土地指标,将货币化安置资金落实到村的建议》(第61号)

事由:在2010年左右,符合征地拆迁条件,村级留地指标已落实到村,但区、镇两级政府一直不让开发建设,近期市政府留置土地政策出台,村级留地指标只能货币化安置。

希望尽快按市政府货币安置政策将货币化安置资金落实到村。

 

沈水梫代表提出的《关于完善集体土地上房屋补偿安置实施细则的建议》(第62号)

当前,越城区正按照打造绍兴首位度的中心城区要求,加快实施“双城计、活力城”发展战略,一大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得到快速推进,特别是拆改工作的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拆迁改造将成为越城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

但拆改工作实际中,越城区集体土地上房屋补偿安置实施细则部分内容施行多年未作改变,目前已不符合当前市场实际,由于受政策限制,部分拆迁项目进展缓慢,拆迁户的拆迁意愿和配合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市、区重点工作进展。按照国家关于房屋征收相关政策精神,建议对部分补偿实施细则进行调整。

1.临时安置补助费,搬家补助费,非住宅房屋征收补偿涉及的停产停业补助费。

2.房屋重置价。对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房屋基准价可以一定幅度的调整。

3.装修附属物补偿标准。按重置成新价计算的比例可以从目前的百分七十提高到百分七十五。

4.非住宅拆迁补偿如采取货币化方式安置,适当予以奖励,有利于促动签约。

 

滕卫江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尽快解决村级留用地指标货币置换的建议》(第63号)

绍兴生态产业园于2003年对原东湖镇、皋埠镇涉及到20多个村进行了土地征用,按照市政府文件精神,每千人5亩、每百亩2亩的留用地指标安置,到目前为止,迟迟尚未落实,对集体经济发展和消除薄弱村造成巨大损失。故特提议政府必须解决土地留用地指标的货币置换,更好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减少农民的不必要损失,维护好乡村美丽建设的资金保障,切实解决政府面对农村的实际问题和亏欠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提高政府工作的诚信度和实效度,促进农村的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

 

凌韵生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打通南池江环河步行道的建议》(第64号)

南池江环河步行道南连名人广场,北接稽山公园,是城南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地段之一,前几年城南的区人大代表几次提案,要求改造步行道。

去年,区政府投入资金,从南池江镜湖大桥到银塔桥安装了路灯,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休闲,现在还余镜湖桥下到名人广场段没有改造,这段牵涉到建设新村、秦望两个小区,长约500米,因为土地权属原因,几道围墙隔着,特别是秦望小区地段,乱石堆放,野草丛生,环境卫生恶劣,东江桥下桥洞堵塞,无法通行。为此建议打通此路段,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有利于安全通行。名人广场以北朝阳路两旁居住着几千户居民,夜幕降临,大量居民涌入名人广场健身。因二环线马路上没有斑马线,许多居民都是翻隔离带而过,一不留神,容易发生车祸。如果打通步行道,居民可以从步行道边行走,保证了行人安全。

二、有利于改善环境。打通南池江环河步行道,可以改变南池江沿河破旧落后环境,同时将名人广场与稽山公园两大休闲健身场所有机连接,提升城南品位,给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闲健身之处。

希望区有关部门能通力合作,打通目前南池江沿岸秦望花园、建设新村段周边长500米左右环河步行道,提升城南品位,改善周边居民居住环境。

 

孙伟东代表提出的《关于妥善解决皋埠街道土地预征村村民住房问题的建议》(第65号)

一、事由

2003年,为满足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推进的土地需求,市政府曾对皋埠镇12个村进行了土地预征,部分村(如东林村、漫池村、黄泾村、朱家泾村等)在土地征收后拆迁了房屋,部分村(如阮家湾村、山前徐村、坝头山村、西湖岙村等)房屋一直未拆。

已拆迁的农村,政府已按照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落实了拆迁补偿;而未拆迁的农村,由于一直没有住宅基地指标审批,无法新建住宅。从2003年开始到目前,部分村民家庭因为结婚、生育导致人口增加,从而使家庭住房拮据。少部分家庭较富裕的村民在市区或镇中心购买了商品房,而大部分经济较弱的家庭无能力购买,一家三代同住2间楼房的现象很普遍。

二、建议

为切实解决村民住房困难,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本人根据走访反馈意见,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如计划进行拆迁,建议区政府尽快将拆迁列入工作计划并抓紧推进。

2.如不进行拆迁,建议适当放开住宅基地的审批,允许符合条件的村民新建住房。

 

徐建国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老小区、拆迁小区管理能力的建议》(第66号)

目前城区老小区、拆迁小区经过第一轮改造后,小区综合环境、物业管理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几多原因(如物业管理能力跟不上、管理后续经费缺乏等),仍面临种种问题:如(房屋维修、停车难、加装电梯、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物业管理能力偏低等等)仍有待解决。

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和管理,并且对物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能力的培训,对物业管理能力每月进行综合考评等等,以进一步提升社区综合管理能力,为创建智慧社区、建设美好家园打下扎实的基础。

 

潘炳荣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园(皋埠片区)城市配套的建议》(第67号)

事由: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不断发展,皋埠街道已有长电科技、中芯绍兴等龙头企业项目落户,带来大量高技术人才的流入。而皋埠中心区域城市配套的提升与产业的高速发展、人才的集聚之间发展不平衡,急需提档升级。

建议:皋埠中心区域增设大型停车场1个(立体车库);新增绿色休闲公园、休闲设施等。

 

鲍国芳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的建议》(第68号)

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居住在老旧小区多层住宅的中、老年人,上、下楼梯成了一大难题与心病,特别是对于未安装电梯的中高楼层的中、老年住户来说,要求加装电梯的呼声日益高涨。为顺应市民呼声,市政府、越城区相继出台了《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越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方案(试行)》,为既有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提升老年宜居环境,促进旧城改造,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政策上作了保障,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资助力度也较大,市、区二级加起来达到25万元/台。但尽管市民有呼声、政府有支持,政策有保障,越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推进工作却很是缓慢。主要原因如下:

1.从单元楼安装来讲,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在居民征询阶段,邻里之间的协调,特别是与一楼、二楼住户的协商,按国情如果没有第三方的介入,靠居民协商自治,存在一定的难度。

2.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从申请、行政审批、现场施工、验收、交货使用、后续维护等,对普通居民来说,流程复杂,专业性强,操作起来有难度。

3.既有住宅小区居民如想申请安装的话,除了电梯价格、安装费用以外,在后续使用、年检、维保等方面心里没底,特别是涉及同一单元的费用如何分摊更是无据可依。

几点建议:

1.由住建部门牵头制订《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技术规范》,对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的前期勘测、申请、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后续维护、管理等进行统一规定,对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安装、后续使用费用的公摊比例作一指导性的意见,在实际操作时供相关街道、社区、小区居民等相关部门、人员参考。

2.培育、鼓励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提供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的前期勘测、申请、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后续维护等专业技术服务,并给予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一定的政策支持。

3.从方便中老年人生活起居、邻里相互理解及提升小区档次和城市品位角度,在我市主流媒体、互联网大力宣传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的必要性,推广、总结既有住宅小区已安装电梯案例的经验、好处。

 

吴春琴代表提出的《关于城中村征地拆迁安置补助费合理化的建议》(第69号)

推进城市建设需要,往往会涉及到房屋的拆迁,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又加快推进城市改造和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中也可以看到2020年主要任务还是把全区经济基础设施和市政等建设作为重点。以袍江为例,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斗门南片赵墅、里谷社、外谷社,及袍中路周边为例,今年或许将迎来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工作。

近几年各区域加速融合,征地拆迁政策却没有完善,往往距离不远的周边村补偿标准相差太大,这样的情况给征地拆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经常引发纠纷。仅一条中心大道为交界,与周边村拆迁补助费相差6千/平方。由于政策制定时间较早,补偿标准差距悬殊,造成村民之间的攀比心理,给征地拆迁带来很多困难。作为征地拆迁对象的农民,希望尽可能得到合理补偿,建议政府通过实施新的相关征收条例,使征地房屋补偿标准相对合理化。

 

徐吉利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对建筑固废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建议》(第70号)

一、案由: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所产生的砖、瓦、碎石、混凝土碎块等建筑固废不断增多,填埋和露天堆放成为处理建筑固废的主要处置方式,这不仅对土壤、地下水、河流、空气产生二次污染,还不断占有宝贵的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已无法承载城市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的建筑垃圾。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中所需要的天然骨料需求量也日益加大,价格也随着水涨船高,然而天然骨料毕竟是有限的,终有一日会消耗殆尽。建筑固废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我区成规模的建筑固废垃圾资源化企业较少,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还未形成有效的产业化模式,致使我区建筑固废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低。

二、建议要求:建议区政府是否能牵头引进或设立几家有资质的专业建筑固废处理企业,以实现建筑固废的合理循环利用,也可以鼓励有相应需求的企业对建筑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处置或支持企业对自身产生的固废进行循环再利用,允许其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确保建筑固废处置达到环保要求。

 

袁利生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解决拆迁遗留问题的建议》(第71号)

一是原袍江发文,村基础设施补偿按拆迁户2000元/户,已经4年多了,各村都尚未落实到位。

二是村集体资产拆迁款已签订合同,补偿款未到位,村民反响较大。

三是村垫付的2800元/人安置费,建议政府要支付给各村利息,已垫付有十多年了,此垫付款政府应按原袍江增值保增利息每年支付给各村。

四是撤销建制的全拆村存于袍投公司的增值保值款建议尽快归还。

五是已资产量化的村居,尚有剩余资源未征用,现要求征用。

 

王水娟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探索无物业商品小区管理的建议》(第72号)

目前居民所居住的房子是由拆迁安置小区和商品小区组成,统一称之为“住宅小区”,从物业管理的角度看,安置小区目前因有政府的物业费补贴,尚能正常维持,但开发时间早(2002年左右)而小(寺东新村小区123户居民)的商品小区,寺东新村小区2007年就没有物业公司愿意来接管,至今只有一个扫地的阿姨维持小区的保洁工作,在2013年社区成立后,类似这个的老、旧、小的商品小区在街道社区的指导下选出小区的业委会进行日常管理,因小区年数已久,再加上没有资金投入进行日常维护,小区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外墙脱落漏水、污水管道破损堵塞、路灯道路破损严重等问题、使业委会物业费收缴率越来越低,光靠业委会自治也因小区问题太多而无法正常维持。1、建议政府成立物业公司对老、旧、小的商品小区进行统一管理;2、建议政府加大对老、旧、小的商品小区的资金投入,对小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3、建议尽快对小区内的相关功能移交给专业部门进行维护管理,如小区电力保障移交给电力部门,房屋设施移交给建设部门,雨污管网移交给环卫部门等等,使小区基础功能设施的维修和保障更专业化。

 

马兴康代表提出的《关于斗门街道三江村拆迁地块土地管理的建议》(第73号)

三江村位于斗门街道的最北端,为改善当地居民的住房和人居环境,2014年和2015年间原袍江工业区委托斗门镇政府对该村实施了大规模的拆迁,投资约15亿左右,目前根据上级的要求,三江村将被撤销,干部队伍也将撤离,对已拆迁的700多亩土地的管理,因这些土地地方较为偏僻,成了不少企业和单位的垃圾废弃之地。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提议越城区相关职能部门能切实做好三江村已拆迁未征用土地的管理。

 

俞  玲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房产公司履行质量保修义务的建议》(第74号)

为保证住宅房屋的质量问题,区房管部门规定房产开发公司需在开发建设时将质量保证金统一交纳至区房管处维修基金办公室专户。初衷很美好,但现实中这笔质保金未能完全起到质量维保的保证作用。

斗门街道有49个小区,目前多数小区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有些外墙脱落,掉下来的砖块直接砸在行人道上;有些消控设备长期破损,设施配备不符合要求,消防栓不出水;有些地下车库或屋面、屋顶漏水,雨水顺下来导致电表箱内进水;有些电梯出现故障等等。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多次要求房产公司修理,因修理费用过大,房产公司基本采取拖延手段直到质保期到期。到期后,房产公司申请退还质保金要求社区或业主签字同意,但因未维修到位,社区或业主无法签字同意,业主又无法跳过房产公司动用维修基金,造成僵持局面。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1、房产管理部分加大力度,督促房产公司在质保期内切实履行质量保修义务,维护好业主合法权益。2、在房产公司与业主僵持时,开通第三方专业机构动用质保金进行合理维保途径,维护好社会稳定。

 

俞  玲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给我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的建议》(第75号)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不合理就是污染物,处理得当就是再生资源。

为持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不断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扎实推进“美丽越城”建设,越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18年7月31日印发《越城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越政办发〔2018〕70号),明确我区自2018年起开始建立并逐步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实现城乡社区生活垃圾可回收网络全覆盖,至2022年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0%以上。

据了解,2018年,全区建成回收站点36个;截至2019年12月,全区已建成回收站点84个,实现全区生活垃圾再生回收利用率达38%。

据本人走访观察,除回收站点所在小区内的中老年居民比较了解回收工作并能较好参与其中外,以近年新建的封闭式管理小区为代表的较大一部分未建站点的小区居民、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居民群体基本对再生物资回收站点建设表示无感,无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1、没有收集回收的意识;2、不知道有回收站点;3、找不到附近的站点;4、站点离家有一定距离,来回费事嫌麻烦。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建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工作需结合现代居民心理特点,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在现有站点网络基础上升级培育信息化智能回收平台。

1.建设回收站点查寻网络。可结合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平台,登记注册回收站点,便于找不到周边站点的居民通过地图查找导航功能吗,搜索到最近最便利的回收站点。

2.打造“互联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平台。一方面,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即可在信息化回收平台上进行预约上门回收服务,解决部分居民不方便运送的难题。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等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

3.试点无人智能回收箱,将智能垃圾分类和回收融合。居民对垃圾自主进行分类后,凭智能IC卡在机器上一扫选择对应的箱体就可将纸类、塑料、纺织等废品分别投放,积分直接累积到IC卡上,居民凭积分兑换相应物品。回收箱有满溢报警装置,废品达到警戒区,工作人员即会处理。

只有在便捷、多样的回收模式促进下,广大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切实提升,垃圾分类才能真正成为新时尚,实现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

 

蒋勤奋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斗门老街开发保护的建议》(第76号)

千年古镇斗门老街可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地理位置也是十分重要,曾经的斗门老街市场繁荣,很有名气。每逢阳历七月廿五、廿六都有会市,各地商贩云集,古镇老街开展丰富多彩的物资交流,周边乡镇群众赶集斗门,热闹非凡。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斗门老街几经风雨,街面房子破旧不堪。有关部门曾于2011年对老街街面房屋做过一次整修,当时修理费用由政府出资60%、个体出资40%。可8年过去了,这些街面房屋又显得破烂、陈旧落后,使老街显得冷冷清清。

为了古镇建设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打造大湾区发展的增长及进一步提升绍兴城市魅力,重振古镇雄威,营造美丽的宜居环境,建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加强资金投入,全力支持斗门古镇老街的开发保护,促进乡村建设经济发展。

 

李军吉代表提出的《关于为拆迁村留住“乡愁”的建议》(第77号)

近些年来,我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村庄被拆除。特别是镜湖核心区域,大部分村庄都被拆除或已列入拆迁计划,比如已列入拆迁计划的灵芝街道梅东村个别历史建筑也非常有保护价值,象留存完好的清代建筑陈家台门,拆迁以后原址原貌将不复存在,做好这些拆迁村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已刻不容缓。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出台拆迁村村史建档的扶持政策。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拆迁村村史建档的标准和要求,让村史建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奖补政策,积极引导乡贤名人参与村史建档工作,加大专业人才指导监督力度,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统计等各类环节提供专业指导。

二是加强拆迁村村史收集及建档工作。加强村史资料收集编纂,建立包括村居概况、乡村建设、民风民俗,岁月沧桑、村籍名人、党政建设等村庄发展变迁资料,给村民以及子孙后代留点念想。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建立村史博物馆,充分展示拆迁村的发展变迁,生活场景、旧生活用品等等,让后人了解村庄发展变迁、传承乡情文化,同时也调动乡贤为家乡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积极性。

三是利用新技术留住“乡愁记忆”。利用无人机航测及三维实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记录村庄原貌,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精准的历史建筑数据库,利用多媒体、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新型技术记录村庄古井、古树名木、寺庙及台门等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

 

韩明海代表提出的《关于老小区停车位划黄格子定位停车的建议》(第78号)

近几年老小区经过绿化改造调整,道路整修拓宽,停车难有所缓解,但停车难、乱停车、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此建议小区内划黄格子定位停车,加强停车位的管理,建议如下:

一、对现有绿化再作优化调整,留足消防通道,定位停车,停车位划好黄格子,并加强管理。

二、绿化调整可能会减少小区绿化面积,建议有条件的社区(小区)可以改造一批单坡的爬藤架或人字形爬藤架,上面种植常绿藤蔓,下面设置停车位或电瓶充电位,爬藤架高度以不影响住户的采光为宜。

三、加强定点停车的宣传,做好地面上相关的禁停标识。

四、社区要经常性督促有车族司机停车时定点停入黄格子内。

五、对乱停车不听督促劝阻的,严重堵塞消防通道的,可采用交警使用的违章停车处罚规则,或计入单位和个人信用档案,或作计分和罚款处理,或采取强行拖车措施。

 

包国琴代表提出的《关于对家宜花园西门雨水口调查并实施改造的建议》(第79号)

长大江家宜花园西门处一直以来晴天冒污(废)水,雨天冒黑水(非初期雨水),绍兴e网上也有网友进行曝光,但一直来没有进行彻底调查和改造。到1月6日(晴天)特地再次现场踏看,还是在冒污(废)水。这与绍兴零直排创建非常不符,建议对雨水口进行专业调查并进行改造。

 

应志弟代表提出的《关于修复城南农贸市场和怡兰轩小区广场地面的建议》(第80号)

因城南大道扩建,城南农贸市场和怡兰轩小区广场的一部分地面被免费用于城南大道道路拓宽征地。整个工期历时好几个月,给小区居民和农贸市场来购物的顾客出行带来了很大麻烦。

2019年下半年城南大道部分道路施工已完成,虽然对城南农贸市场和怡兰轩广场的地面破坏部分进行了修补,但修补上去的广场砖,几乎都是松动的,补上的小地砖很多都碎裂了。小区周边居民及农贸市场的顾客对此意见较大,认为修补的质量不高。所以建议尽快再次修复城南农贸市场和怡兰轩广场地面,给居民出行带来方便。

 

魏建伟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解决农村停车难问题的建议》(第81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郊结合部特别是农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车辆拥有量越来越多,农村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给村民带来了心病。特别是我区融合大湾区的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日趋显著,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鉴湖、灵芝等撤镇设街等原农村地域,道路随意停车增多,进而造成交通拥堵,农村停车场建设迫在眉睫。农村停车场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设指标问题。建设指标与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用地指标难解决。由于道路沿线乃至村庄内外,基本上都是农田耕地,建设用地指标无法解决,农村停车场建设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1.整合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停车场建设需求排查摸底,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农村停车场建设规划,加大建设力度。

2.妥善安排解决用地指导。综合考虑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实际,积极向上级国土部门争取,统筹规划,优化安排农村停车场建设用地指标,切实改善老百姓交通出行。

 

李志平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建议》(第82号)

2019年度区政府把物业管理全覆盖作为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实施,但是从我们走访居民小区的调查情况看,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是有差距的。

主要问题是:

1.全覆盖的目标实际上没有实现。许多老旧小区依然没有物业管理。

2.物业管理的重要性没有真正被认识, 区职能部门、镇街对物业管理不够重视。区政府对居民住宅区业委会的建立比例,物业覆盖率,新建小区在达到组建业委会标准情况下业主对物业自主招标率等方面没有对区政府职能部门和镇街下达要求,物业推行工作不被重视。

3.没有很好发动居民群众,群众参与度不高,造成许多老小区业委会组建不起来。

4.部份高档小区,业主要建业委会,但受前期物业巨大利益的干扰,小区业委会不是组建难  ,就是被前期物业与开发商联手插手业主委员会选举,而且操作中对业委会选举不规范,选出的业委会成员业主不信任。前期物业在管理中乱象十分严重。

对策措施:

1.区政府要对职能部门和镇街下达物业管理方面的钢性考核指标,此来加大推进物业管理工作。纪委要对物业推行工作加强巡察,及时督察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2.对居区小区管业管理要制订物业管理规范,按照不同收费等级,制订物业服务的项目及工作标准,以此指导业委会加物业公司的监督。

3.加强对物业行业的规范,定期考核物业公司的工作业绩,对服务业绩给予星级评价,并在电视台、绍兴日报等进行公示。对及差的要进入黑名单,规定三年内不得进入越城区物业市场。

 

谢江兴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加快东湖街道皋北片排污管网建设的建议》(第83号)

东湖街道皋北片涉及五联、岑前、杨浜、仁渎、小皋埠、高平、大皋埠、五和、后堡等9个村,岑前、五联、皋北三个工业小区,到目前为止,还未铺设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管网,还未统一纳管,影响东湖街道皋埠片村民及涉及企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也影响东湖街道“五水共治”工作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规划建设排污管网十分必要。

建议:

1.尽快全面启动东湖街道皋北片污水管网铺设建设。

2.鉴于皋北片原有污水管道铺设规划方案按现有道路铺设与规划部门要求的按规划道路铺设有较大分歧,一时难以协调启动,建议采用分步实施,先对条件成熟的岑前、五联区块启动污水管道铺设,但在方案规划设计时,需考虑今后皋北片的全面纳管,管道铺设及容量要为今后纳管做好预留,泵站选址必须符合国土、规划要求,同时必须协调好涉及迪荡湖公园绿化处理和越东路快速路穿管、杭甬运河穿管等的对接、审批。

胡高毅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安装力度的建议》(第84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十益严重,老旧小区多层房屋加装电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区政府也把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列入2020年重大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但是,从目前推行的力度来看,显然与群众的要求,与顺利推进这项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按照目前的规划,2020年力争安装60台,对于越城区这样一个老旧小区比例很高的城市来说显然少了一点。另一方面,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项群众工作难度很大的事。把推动这一项工作寄托在由居民自行协商的层面上,显然推动难度很大,可以说基本上难以推进。为此,建议:

1.把这项工作纳入街道岗位目标责任制,以老城区几个街道为重点,按照完成保底数,多装多加分,上不封顶的考核办法来推动这项工作。

2.对老旧小区进行安装适应性研究,对附合条件的,只要有80%楼道居民同意就可以安装。

3.统一规定对一层、二层居民进行适当补偿,三层以上住户的安装费用分滩规定,补偿款纳入安装费之中,由三层以上居民承担。

统一规定电梯安装价格,政府集中招标选择安装电梯品牌,统一招标选择安装企业。由安装企业与居民共同做好安装的宣传发动工作。对全年完成任务多的安装企业,下一年度任务相应增加。对安装任务完不成的,减少下一年度的安装数量。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完成40%老旧小区的电梯安装任务。

 

商金楚代表提出的《关于做好窨井盖下塌路面凹陷修复工作的建议》(第85号)

今年来,市区道路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观市区道路,路面变宽,路貌变美,但是存在一美中不足之处,就是目前市区道路不管是主要道路还是次要道路,不论是新修路面还是老旧路面,普遍存在窨井盖下塌路面严重凹陷的情况,而且,窨井盖下塌路面凹陷的程度大、比率高、数量多。因窨井盖下塌路面凹陷,每次车辆通过产生严重撞击,一方面,加速路面破损,使道路保养维修增加难度和频度,给人力、物力、财力带来巨大的浪费和压力。另一方面,容易给车辆和人员造成损伤和带来安全隐患。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对市区道路开展全面排查,摸清窨井盖下塌路面凹陷情况,并及时开展修复工作,减少路面破损,确保路面平整,延缓道路使用寿命,节约建设资金。同时,建立健全市区道路暗井建设、管理、追责机制,完善建造技术标准、施工标准、质量标准,确保市区道路暗井建设技术过关、施工质量过关、使用寿命过关,确保市区道路平整畅通。

 

吴国祥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解决老小区改造的建议》(第86号)

祭坛后绍钢念佛桥小区地处念佛桥以西,祭坛后以东,现有住户172户,0.5万平方米左右,共计6幢房屋,其中10幢(原厂集体宿舍)为4层,11幢、14幢、15幢为二层,12幢(原厂食堂)、13幢(原厂仓库)为平房,均为老式筒子楼格式,木质人字架,砖块墩子,油毡仰瓦;房屋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年限久远,年久失修等原因,种种隐患十分严重:

(一)火灾隐患严重。由于各户之间无间隔墙,起链接作用的是油毡、木质人字架、木杯等易燃物,私拉乱扯的电线极度老化,随处可见,加之居住空间狭小(户均20平方米左右,无厨卫设施),居民均使用煤炉和瓶装煤气在公共走廊烧饭,电瓶车楼道充电,部分生活用品堆积在走廊通道,造成通道堵塞。

(二)、安全隐患严重,有坍塌危险。由于房屋是木质人字架,白蚁活动频繁,房屋的木架被吃空,有坍塌现象,屋檐瓦片掉落随处可见;10幢大楼沉降严重,东西超过60公分,多处钢筋裸露,楼面裂纹也随处可见,雨天屋顶漏水严重,直接流入居民家中。

(三)、居住条件极端恶劣,2001年绍钢体制改革后,移交给市国资公司管理,由于各方面原因街道并没有接手。但此处外来流动人口居住占三分之二以上,多为从事流动摊贩、夜市小餐饮等人员,现在居住的本地居民均为原绍钢厂老弱病残职工,一家三口(有些是祖孙三代)居住在20平方米左右的单人宿舍里(没有卫生设施),只有一个公厕,因此违章建筑比比皆是,乱堆乱放、乱晒乱挂现象严重,且基础设施相当薄弱,下水道(沟槽)堵塞满溢现象严重,成为蚊蝇孳生的场地,当地居民苦不堪言。

2010年绍钢念佛桥宿舍1幢至6幢改名为祭坛后10幢至15幢就已列入老旧危房改造民生工程,到目前为止毫无音信,建议区住建局尽快解决老小区改造。

 

羊爱虹代表提出的《关于多举措提升居民源头垃圾分类积极性的建议》(第87号)

越城区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多年,垃圾分类说起来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于每天和不定时产生的垃圾,真正能主动分类的居民还是占了极少数,垃圾混装乱投放现象普遍,政府在垃圾分类上花了不少钱,主要还是用在分拣员二次分拣或委托物业管理,效果不明显,有些小区更是形同虚设,直接混装混运。在垃圾分类工作已成为“新时尚”的今天,从上至下要在提升居民源头垃圾分类积极性上下功夫,让这项惠及社会长远发展和民生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宣传,透明运转。日常工作中,有很多居民会说:“为啥要分垃圾,最后都是倒在一起,分了也白分”。垃圾围城、垃圾分类的好处、如何分垃圾等宣传较多,但是垃圾是如何分拣、运输、处置的方面宣传少,要让老百姓分得明白,分得情愿,垃圾分类整个链条上的环节,也要加强宣传。

二、严格考核,规范花钱。作为工作在垃圾分类一线的代表,持证对口检查垃圾分类的时候,发现有些街道直接把钱拨给物业公司,委托物业进行垃圾分类,但事实上物业基本就没有分拣,垃圾分类的钱没有真正发挥效果,反倒成为物业公司的利润来源。需要督促加强考核和日常巡查,专款专用,规范花钱。

三、借势借力,引导过渡。发达国家花了几十年做好的垃圾分类工作,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源头上激发老白姓主动分类的积极性,会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期。目前,稽山街道美东社区、森海社区实施易腐垃圾定点有奖回购,居民参与积极较高,在促进垃圾源头分类上是一个好举措,值得在全区推广。一是志愿者多了个服务载体。社区中的在册党员、在职党员、志愿者、楼群长多了个服务社区的载体,每天在定点回购点宣传垃圾分类、指导垃圾分类。二是参与源头垃圾分类的居民得实惠。社区通过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方案,垃圾分类双管齐下,把二次分拣的钱合理划一部分直接奖给源头分类的居民,大家积极性高了,一带二,二传十的,主动分类的居民既得到实惠,也成为社区的流动宣传员。三是社区风气好、环境更整洁了。自实施易腐垃圾有奖回购以来,社区风气明显好转,大家每天到集中点来投放,既可交流垃圾分类心得体会,又可一起聊聊日常生活,对乱投放垃圾的人是一种引领和督促,大家向先进看齐,小区环境也更整洁了。

 

凌月根代表提出的《关于政府投资项目慎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建议》(第88号)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进入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推进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但如何界定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适用范围,是否所有项目都适合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政府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EPC总承包模式一般适用于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项目。业主应当根据项目情况和自身管理能力等,合理选择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方式。

现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行业内虽有较高呼声,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EPC工程总承包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总体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业主主要通过EPC工程总承包合同对EPC工程总承包商进行监管,对工程实施过程参与程度较低,整体控制力度也随之降低。

二、业主将全部工程发包给EPC工程总承包商,并且不能过分干预EPC工程总承包商的工作。虽然在投资概算、限额设计等手段的控制下,但EPC工程总承包商会过多考虑管理成本、利润等因素,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偏高。

三、从目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发包看,总承包项目的开展缺乏规范性的法律、法规。

四、从实践看,目前存在EPC工程总承包商机制体系不健全、业主比较难以理解和配合EPC工程总承包商工作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综上所述,建议政府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不成熟的前提下,慎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而采用从建立有形建筑市场以来,比较成熟、合理,已经多年市场洗礼,且又具有诸多优点的设计与施工总承包(结合企业诚信、质量业绩考评等)平行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

 

章  远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对越城区老旧小区、高层建筑实施智慧消防建设改造的建议》(第89号)

理由:19年,区政府将电气火灾安全防控项目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在府山街道开展火灾智能防控工程项目,进一步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但居民小区的消防安全及电气火灾防控依然刻不容缓,近日,重庆两个小区连续发生火灾,由于初期没有进行有效处置,致使火苗从低楼一直蔓延至顶楼,人员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一直以来,老旧小区、高层建筑和消防意识弱的居民住宅,火灾事故时有发生。虽然消防救援的技术、能力都在不断提升,但依然有牺牲有伤亡。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密集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样的电气设备,都在不断增加火灾发生频率和救援难度。因此,通过有效的智能化手段对小区消防安全的管理极其必要。

方案:为加强对小区火灾监测预警及有效处理,提升城市消防安全管理和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民生,通过有效运用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建设小区智慧消防系统。建设思路主要包括部署消防远程监控平台、安装感烟报警探测器、消火栓智能检测系统、电气火灾监测系统、可燃性气体探测器、手动报警器等实现火灾智能防控。

通过一系列智慧消防系统数据采集精准定位设备信息、地理位置、设备故障信息、设备在线状态、消控人员值班状态、巡查管理等;通过AI分析技术实现火情研判、预警通知和多级联动,提高消防抢险速率;同时为业主单位提供手机端消防管家服务,实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可视可管可控。

通过用电安全和火灾监测预警、在火情初期掌握正确的处置方法,在火灾第一时间有效自救,无疑可以大大降低火灾伤亡及损失,也为后期救援工作释放压力和风险

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平安越城建设,提升民生服务感知,将老旧小区实施智慧消防及电气火灾防控列入2020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分三年对老旧小区和高层建筑实施智慧消防提升改造。智慧消防呼应智慧城市建设,将为越来越多的居民送去安全保障,从而形成社区消防安全治理新模式。

 

姜建华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强化安置房权证办理的建议》(第90号)

一、再提出原因

安置房权证办理只有得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能尽快办好。稽山街道党委、办事处近20年来都将安置房权证办理列入街道重点工作,写入年度党委、政府的工作报告,可近20年来只完成8699套中的6433套(占74%),尚未完成2266套(其中95年建造的5幢142套路桥拆迁安置房尚未完成房屋初始登记)。在办理过程中,街道虽全力以赴,但力不从心。

二、高度重视理由

1.安置房权证办理关系到稽山街道广大失土农民的切身利益。稽山街道拆迁安置从上世纪95年左右开始至2003年基本完成,共安置(出售)房屋8699套。这8699套房屋是稽山街道失土农民世代积累的财产,是今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安置房权证办理关系到稽山广大失土农民主要财产的确认,是稽山广大失土农民现阶段最大的大事。

2.安置房权证办理关系到稽山街道、居、家庭的平安稳定。安置房权证办理是拆迁安置的最后一步,由于权属的明确,拆迁安置中积累的各种矛盾纠纷暴发。拆迁户私人(家庭内部)之间的矛盾纠纷,需要调解劝说;群众的疑问、需求,需要调査、核实、说明、解决;拆迁安置中的遗留问题,需要协调、处置、办结。现稽山街道80%以上的诉讼、信访、不稳定因素是由拆迁安置引起的。安置房权证办理关系到社会平安和谐、群众安居乐业。

3.安置房权证办理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信誉。拆迁安置房屋办理权证,是政府应做的事:面对最早拆迁安置己25年、最迟也已16年的拆迁安置户们的责备,无法解释,亏对群众;面对党和政府在群众中信誉受损,我于心不忍;只能再次提出建议。

三、办证中的困难

1.办证资料不齐。由于历史原因(时间久远、人员变动、机构调整、当时拆迁资料不符合现要求、部分资料缺失、错误等),无法査找齐全办证资料。

2.矛盾纠纷多发。由于稽山街道拆迁安置时间早,相比于其他街道政策严谨性不够,确权、安置相对吃亏,现群众提出意见(不满)较多。由于时间久远,权证办理规定和实际情况变化,群众提出对比、要求,意见较大。

3.部门协调不畅。由于区级层面对拆迁安置房办证无牵头部门,未将拆迁安置房办证列入督查、考核内容,碰到的问题区级层面不能和业务部门及时协调,并做出决定,故业务部门没有专人负责,不能主动给予配合。

4.抓铁留痕缺失。街道经常性、系统性的分析、研究不够。对需要区级层面或业务部门作出决定的没有盯牢,造成能办好的慢慢办,有困难的拖着办;时间越长越难办、留下的更难办。

四、建议意见

将安置房权证办理列入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①明确分管领导和牵头部门;②进行专项督考,全程跟踪督办;③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办证中的问题。

 

凌红芳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中考虑电力线路统筹处理的建议》(第91号)

近年来,随着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绍兴正奔跑在“拥抱大湾区”跑道的“大时代”上,在城市建设部门的努力下,越城区在古城保护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过程中,城市综合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居住环境也有较大改善。但是,部分老旧小区还是存在着电线未入地,车棚电力线路未统一接入,居民乱拉电线的问题,特别是缪家桥河沿一带、学士街一带,个别地方甚至还存在着沿河架设高压线路的情况,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市民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建议相关部门:

1.从推进智慧城市、古城保护开发的角度出发,能结合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市政道路改造提升的契机,强化电力管线等改造,逐步把城区架空管线埋入地下。

2.组织协调老旧小区所在街道社区与城市电力部门对接,实地调研与勘察后,共同研究一个可行的方案,在原有老旧小区车棚统一安装相关电力照明、插座,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居住环境。

3.在市政道路改造提升、修建更新道路时,加强工程前期科学规划与统筹,加强各部门沟通,统筹安排,避免出现路面“拉链工程”。

4.完善管线落地后的收尾工作,做好路面修复与绿化养护工作。

 

张林江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出台对农村历史遗留无权证建筑处置意见的建议》(第92号)

乡村振兴农村是主体,农村要想发展,产业是支撑。俗话说“筑巢引凤,落地生金”,产业一进来势必关系到农村房屋,而农村现阶段存在不少无权证建筑,他们的存在游离于合法与不合法之间,拆了觉得可惜不拆又说不过去,有些房屋的拆除甚至直接影响群众切身利益极易引发社会矛盾。解决这些房屋的产权问题,对农村企业发展、村集体收益和群众个人利益的维护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被买入的无权证的房屋

(一)现状

1.大规模厂房。这类房屋一般为原供销社、村集体企业所有,改制后被个人或企业买入,大都没有正规的权证。目前,主要用于生产和营业。大概可分四类:1、买入至今基本保持原貌;2、买入之后原址原状重修,未办理相关手续;3、买入之后重新建造,未办理相关手续,移动了原位置,但占地面积和高度与原来基本保持不变;4、买入之后重新建造,未办理相关手续,超面积超高度建造。不少从集体企业转资逐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存在以上情况,不能给企业业主吃下定心丸,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小规模仓库。这类房屋一般为村集体或国企牵头建造,后卖给村民或职工,没有正规的权证。主要被村民和职工买入后当作附属房、车库、营业房,少数有老人居住。这类房屋由于受众多,按照违建强制拆除必然引起一系列集体上访事件。

(二)处置建议

1.现状建设用地上的建筑。企业或个人买入的原厂房,未经重建或仅修缮的,不影响消防安全的,当地政府予以备案认可;已经重新建造或移位或改变结构、面积,不影响消防安全的,收归镇政府所有予以保留。如建筑下土地权属为涉事企业或个人所有的,涉事企业或个人可申请租用或者回购,价格通过第三方评估(上虞区2019年5月出台了《上虞区企业没收违法建筑物处置暂行办法》值得借鉴);影响消防安全的予以拆除,是否影响消防安全由有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出具意见。

2.现状非建设用地上的建筑。该类建筑需要拆除,但当时个人和企业都是向村集体或国营单位买入,不能一刀切按违法建筑无偿拆除。建议根据当时买入价格和目前实际价值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后按价赔偿后拆除。

二、村集体拥有的无权证房屋

(一)现状

村集体原有的房屋基本都未经正规的审批手续,但这些房屋出租后收租金是村级经济重要来源。但按目前的要求都被定义为违建,这些房屋的承租方工商执照的审批都要当地政府背书,有的甚至已经被裁执分离要求镇政府负责拆除。对于政府来说,拆下不了手,不拆又于法不符。有些村出租出去的无权证厂房遭遇租户拖欠租金,村、镇两级要求租户付清欠缴租金,反被租户举报其厂房没有相关权证,要求予以拆除。

(二)处置建议

对于涉及基本农田,予以拆除;对于一般农田上又不影响消防的,可暂缓拆除;对建设用地上又不影响消防的,可予以备案认可,权属归村集体所有。

三、畸形土地招商产生的权证不全的房屋

(一)现状

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原先不少村甚至镇里都以出租土地由承租人自行建造厂房,村集体负责收缴租金,厂房在一定年限后归村集体所有的形式引进企业。由于不经过正规审批程序,用地成本低,那段时期发展了大批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有的在产业竞争中被淘汰,将房屋出租成了房东;有的在产业竞争中逐渐壮大,有着扩大生产走上正规化的需求。

(二)处置建议

1.现状建设用地上的建筑。收归村集体所有,涉事企业或个人可申请租用,价格通过第三方评估。

2.现状非建设用地上的建筑。建议对房屋进行第三方评估后按价赔偿后拆除。

 

相明华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完善僵尸车处理机制的建议》(第93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水涨船高。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汽车已逐渐成为普通居民家庭中的必备品,家庭汽车的拥有量也不断上升,但同时也还来了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汽车产品日新月异、家庭汽车更新换代也日益频繁,部分淘汰下来的汽车很多变成“僵尸车”。马路上、农村、公共空间和居民小区里随处都可见没有人管理的“僵尸车”,有的长达几年都没有挪动,这不仅成为城市文明的不和谐点,脏、乱不说,还严重占用了日趋紧张的停车位资源,与绍兴文明城市这张金名片严重不符,建议:

一、成立专门处理机构。由相关部门牵头联合执法,对外公布“僵尸车”处理的程序,对一些经过联系且不来处理的或无法联系超过一定时限的“僵尸车”,按照程序外包给回收公司处理。

二、对外公布举报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二微码等现代网络工具,在社区和小区门口公告举报平台,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管理,相关机构查实后按程序执行。

三、要落实惩罚机制。对僵尸车所有人不主动协助处理的或者放任不管的,应该给予一定处罚或限制其新购车上牌。

 

汪国祥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加快大叶池小区停车位改造的建议》(第94号)

案由:大叶池小区分南北两部分,南面是安置房,北面是商品房。目前小区停车位非常紧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两幢房子之间的绿化带过宽,普遍影响到车库停放车辆的进出,导致很多有车库的居民没有把汽车停进自家车库,造成路边停车更多。

第二,小区没有科学规划停车位,既没有在地上画框,也没有开辟新的停车位,随意停车现象较多,导致空间浪费情况比较严重。

第三,小区没有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车辆进出自由、停放免费,导致有汽车库的居民也把汽车停在车库外,造成停车位更加紧张。

如下图:图1因为绿化带过宽,导致汽车进出汽车库不方便;图2因为地方没有停车框,导致浪费了很多停车位。



   

  IMG_20191228_162349 IMG_20191228_162204 

 

 

 

 

 


图1                            图2

建议:

第一,对两幢房子之间的绿化带进行全面整理。将绿化带的宽度减少到汽车进出车库方便为止,让车库停得进汽车。

第二,整体规划停车位。一方面对目前小区内可以停车的地方画框,另一方面要开辟一部分新的停车位,让有限空间尽可能多停车。

第三,对小区车辆进行有效管理。车辆进出要加强管理,对小区内停车适当收费,让有汽车库的居民自觉把车子停进车库。

 

吴见华代表提出的《关于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第95号)

案由:西湖新村始建造于2002年,目前有世和坊、渡船坊、塘田坊共77幢楼。经过十多年的风雨侵蚀,外墙和屋檐已出现多处脱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已有渡船坊29幢504室和塘田坊1幢502室顶楼屋檐出现水泥块脱落,砸到停在下方的车辆,造成居民经济损失,周边居民都非常担忧。为防止屋檐水泥块再掉落伤人,社区组织人员将部分松动的水泥块卸掉,暂时消除了屋檐安全隐患。

建议:在此建议相关部门帮助社区彻底处理存在的隐患,组织人员将松动水泥块卸掉或对松动外墙、屋檐等进行维修。

周  檀代表提出的《关于对老旧小区开展“准物业”管理的建议》(第96号)

案由:聘请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进行管理是目前新建住宅小区普遍采用的模式,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与新建小区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城市老旧小区难以推广商业物业管理。主要是老旧小区多为单位自建小区,由于产权单位改制等原因,导致小区长期失管,再加上老旧小区规划设计落后、基础设施较差,以及小区居民依赖传统单位福利性住房观念根深蒂固,缴费意识淡薄,导致商业物业管理公司难以进驻。同时,实行商业物业管理公司的小区也暴露出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物业公司服务质量不规范,居民权益难以保障,导致物业收缴率和物业服务水平日趋低下,物业公司“卷款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既损害了业主利益,也不利于城市管理。如何改变老旧小区无人管理的现状,落实物业管理、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成为目前各地亟待解决、积极研究的重要课题。

建议:对老旧小区开展以街道、社区为服务主体的非盈利性“准物业”管理模式。

一、组织体系:由街道牵头成立企业性质的物业服务公司,安排一定数量的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专项负责。街道内社区各自成立分公司,接手街道内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或其他意愿更换物业的小区,受街道物业服务公司的统一领导,实行不以盈利为目、街道补贴的物业服务模式。物业分公司经理由社区主任兼任,每幢楼专设物管人员,实施“每格定人、每人定岗、每岗定责”的网格化管理,建立街道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和社区物业管理网络上下呼应、相互结合的运行模式。

二、制度建设:完善财务制度和考核制度,对城市老旧小区(以失管的单位自管房和老旧商品房住宅小区为主)、城市综合商住小区(主要以多次更换物管或物管公司跑路,以致物管瘫痪小区为主)、城郊型安置小区实行分类管理。

在实施中,要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实现低收费与专业化服务的有效结合;形成由街道牵头、社区实施、业主委员会监督、物业公司运营“四位一体”的新型综合管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做好长效管理与常态服务,确保准物业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一项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工程。

 

石国强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垃圾清运工作的建议》(第97号)

案由:习总书记提出开展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毫不例外我们越城区走在了全市前例。目前我们全区实行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好几年了,许多小区通过一些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意识渐渐深入每个家庭每个居民心中。每个垃圾投放点都放着四只分类垃圾筒,居民渐渐习惯将垃圾分类投放。但是垃圾清运时只有一辆清运车,清运人员将分类的垃圾倒入一辆车上,这样一来垃圾又混合在一起,垃圾分类工作又回到了起点。

建议:虽然清运分类有一点难度,而且资金投入会更大,但如果要做好真正垃圾分类还得想更多方法,增加更多投入,把好事办好。

 

汪国祥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加快快阁村地块建设的建议》(第98号)

案由:快阁村拆迁于2017年11月基本结束,至今这个地块已经空置2年多。据了解,在拆迁该地块之前已有整体规划,这一段是鉴湖水系改造的一部分,现在就差这一段迟迟没有落实,导致鉴湖河两岸是两个世界:南岸环境优美,早晚附近居民锻炼身体,非常热闹。北岸环境脏乱差,对于住在大叶池和快阁苑小区的居民来讲简直是在小区门口多了一个垃圾场,附近市民反映强烈。

建议:作为绍兴“母亲河”的鉴湖,北岸(原快阁村段)作为鉴湖水系改造唯一没有推进的一部分应该尽快启动,如果原来的设计方案需要调整也希望能尽快启动,同时也还大叶池和快阁苑社区的居民一个优美的环境,让早晚在鉴湖河边锻炼的居民有一个更好的环境。

 

祁志良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尽快打通玉山路至绍坡公路的建议》(第99号)

绍坡公路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沿线有坡塘、丰乐、王家葑、玉屏、和平、凤凰等六个行政村,总人口将近2万余人。绍塘公路一直以来从未拓宽过,由于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需求,特提交这条30多年的“小路”议案。此路已无法承受正常通行,每路至玉山半截都会严重堵车无法出行,沿边群众百姓骂声成天。故特此要求区委、区政府为解决群众百姓的切身问题,尽快打通此路段。从而解决群众百姓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沈越超代表提出的《关于对高层外墙砖脱落情况进行普查及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工作的建议》(第100号)

案由:目前,我区最早的高层小区已建成近20年,当时很多小区的外墙都采用了墙砖进行装饰。江南空气潮湿,随着时间推移,受施工工艺、材质用料及建筑风化老化侵蚀等因素影响,一些小区已多次出现外墙砖脱落,甚至有大面积脱落,砸到车和人的现象。据报道,水岸香堤、白鹭金滩、金昌美苑等小区都有此类现象发生,特别是2018年的冰冻天气有更多小区出现外墙脱落情况。纵观其他城市,此类情况也频频出现,砸坏车、砸伤人,甚至导致被砸人员死亡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难点在资金筹集及由谁负责牵头。虽然《物权法》第70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但由于外墙是整栋楼的住户共有,需要业主意见统一比较困难,尤其是某些住户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要大家出钱,更是难上加难。

小区外墙脱落的现象与小区电梯、供水、消防等公共设施需要维护的情况类似,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本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建议由政府牵头多方筹集资金,住建部门进行一次全面的,地毯式的普查工作,并及时对普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联合相关部门研究补救措施,制定合理的外墙瓷砖拆除施工方案,让老百姓能安心工作,开心生活!

 

王  剑代表提出的《关于居家养老和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的建议》(第101号)

案由:辕门社区现有党群服务中心位于辕门西区21幢2楼,面积200平方米,居家养老在辕门中区15幢,面积150平方米。辕门北区32幢原社区用房出租清退后暂时空置。现在党建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中心已经不适应未来社区建设的需要。

建议:将辕门北区32幢原社区用房扩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前面的绿地扩建,建设新的居家养老中心,并对社区内的道路景观进行提升改造。

 

王永刚代表提出的《关于取消绍兴环城河沿线停车场收费的建议》(第102号)

案由: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环城河是绍兴的护城河,从修建以来为绍兴市民及外地游客旅游、娱乐、包括在环城河开展体育比赛提供了场所,沿线包括稽山公园、治水广场等等一系列休憩、娱乐的场地。但环城河公园周边的停车场收费感觉极其的不好,对环城河景区的档次及绍兴城市品味的提升均不利。

建议:现在有不少公园、景区已经都不收门票了,目的为了吸引游客,促进消费,所以要抓大放小。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对环城河沿线的停车场不收取停车费用。

 

柴德木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污水管堵塞问题的建议》(第103号)

案由:信达银郡、盛鼎世家、御河湾三小区地块开发时,周边配套不齐全。为解决小区排污,开展了三小区地块污水外排工程,由市排水公司负责实施自信达房产东北角接入点至人才公寓管道的排污管线施工,在铁路东侧新建地埋泵站一座。2018年信达银郡小区二期1-2幢之间的排污管断裂错位,地面也出现10多米长的裂缝且明显坍塌。当时,由街道牵头维修完毕。但目前其它管道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塌陷,污水流通不畅,总管堵塞情况始终存在,污水管道及化粪池污水位一直偏高,还出现堵塞返涌现象。一到下雨天愈加严重,造成信达银郡小区一期住户污水难以排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起居生活,受波及居民会更多,极易成为信访群访隐患。

建议:希望建设局、城管局、排水公司等共同协商处理,解决污水管堵塞问题。

 

史夏娟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增设路灯的建议》(第104号)

罗门小区在天丰华府与罗门公园之间有一条长70多米,宽3米多的马路,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漆黑一片,经常有居民碰伤,居民出行非常不便,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周边居民对在此路段增设路灯的呼声很大。故建议在这条马路上增设路灯,消除群众的出行隐患。

 

竺利君代表提出的《关于妥然处置流浪狗的建议》(第105号)

“在中华文化中,狗是人的忠诚伙伴,是忠义和平安的象征,中国人常常称它们为金犬、玉犬、瑞犬、义犬。”狗是人类的好帮手和伴侣动物。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改善,随着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提升,对待狗的态度也在潜移默化的转变。而随着养狗者的日益增多,城市流浪狗已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抓”“杀”则爱狗护狗的舆论压力巨大;“不抓”“不杀”则同样扰民伤人事件层出不穷。“狗事”已经关系到城市的文明和谐建设,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目前越城区已经由一大批来自各阶层的动物保护志愿者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流浪动物爱心保护中心,收养了1000多只流浪狗,这也是全省最大的流浪狗养护基地之一,《浙江日报》等省级媒体曾进行报道。该中心背后有他们有丰富的防疫、养护流浪狗的实践经验。

因此针对目前流浪狗产生的遗弃、走失、繁殖,三个主要原因,建议如下:

1.建立流浪狗领养制度;可以参考杭州等地做法,允许通过饲养许可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领养,每周或每月在网上公布可领养狗的信息,让市民前来领养。对于长时间无人领养(一周以上)的流浪狗采取较为人性化的安乐死。

2.建立严格的宠物饲养许可证制度;想要饲养宠物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核和考核。宠物饲养人同时要承诺承担相关责任,交付承诺押金。可以采取类似交通处罚12分制度,对2人以上举报扰民或虐待、遗弃宠物狗等行为,采取扣分警告、扣分罚款,重新学习教育,直至完全取缔饲养证,禁止饲养,其所养宠物交由爱心人士领养。

3.建立宠物实名饲养制度;开发狗狗APP,实现通过手机办证,植入芯片,定向跟踪,确保宠物狗走失找回或者遗弃确认效率。

4.加强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民间各阶层的动物保护志愿者,在防疫、养护流浪狗方面的实践经验。在资金、场地等方面扶持他们,可以将抓捕的流浪狗委托他们饲养。缓解政府管理、饲养成本。

 

谭爱媛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对园林绿化养护方面的建议》(第106号)

目前市区内对园林绿化的养护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小区小区内绿化缺损情况较为普遍,二是背街小巷及部分老旧小区内较大的树木无人打理修枝,枯树无人处置,三是小区内绿地被蓄意破坏挪作他用却无人管理。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园林绿化管护职责还欠明晰,基层资金保障不到位,缺少兜底机制。

以塔山街道为例,今年已收到多起居民关于对园林绿化方面的投诉或问题反映,如辖区内银都花园小区、西咸欢新村小区有大树需要进行大幅修枝,如水沟营社区、燕甸园社区反映存在严重隐患的大型枯树需要处置,如望花小区内大面积绿化带缺损,花园社区楼间距小,长期被高大树木遮挡影响采光等,向有关部门反映,效果有限,导致居民不断打市长热线投诉后才来进行个别修剪,没有全面安排修剪整枝,造成更多居民的不满。为此街道也联系了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但是该部门表示其主要职责是对城区主要道路的行道树、绿化以及纳入其管理名录的园林绿化进行管理,小区内的树木和绿化需由物业公司管理,无物业管理的要由属地部门管理。对于这样的职责划分,街道认为有待商榷。

像塔山街道这样地处老城区的街道,辖区内的小区绝大多数为八九十年代建造的老旧小区,还有大片的传统民居(平房区),根本无物业公司管理。如按照园林部门所说的管理职责划分,街道辖区内绝大多数绿化需由街道进行管理,但是一来街道无专业的绿化养护队伍,二来也无专项管理经费相匹配,让街道如何去管,这样的职责划分明显是不合理的。

街道建议,对于园林绿化的养护职责应在区级层面予以明确,应确立财权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以专业化管护为主,属地部门配合相结合。对于树径比较大的树木管护,如对树枝修剪和枯树处置,全部应纳入园林部门的职责。同时,应对失管的绿化进行调查摸底,尽可能纳入园林部门的管护范围,如却需要属地部门进行管理的,则应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单多英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城区三类公厕在新建或改建时增设第三卫生间的建议》(第107号)

近期,笔者去良渚文化博物馆参观,发现其公共厕所内设有“第三卫生间”,期间,看到一对夫妇带着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进第三卫生间如厕,真正做到了方便时“方便”。所谓“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比如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由此,我想到绍兴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和文化旅游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很多,绍兴本地的市民在如厕时也会遇到不能带异性亲人进厕所如厕的尴尬事。为此,特提出绍兴市区三类公厕在改建或新建时能增设“第三卫生间”。建议如下:

1.建议以下三类公共厕所应设置第三卫生间:第一类是固定式公共厕所;第二类是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第三类是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

2.建议第三卫生间的要求和标准:第三卫生间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入口,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入;建筑空间不低于宽2-2.2m,进深2-2.8m,同时轮椅回转直径不小于1.5米;内部设置可包括成人坐便器、儿童坐便器、儿童小便器、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挂衣钩和呼叫器等。

 

陈福英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完成罗门弄路建设及做好日常保洁的建议》(第108号)

罗门弄路一期(稽山路至柳桥下段)已于2018年建成,二期工程(柳桥下至中兴路段)由于房屋征收、社区用房异地重建等工作进度滞后等原因,一直未能启动,同时一期道路的保洁也没有到位,成了事实上的“失管断头路”。随着柳桥下家园安置小区的入住,罗门弄路周边市政设施陈旧、雨污混排、秩序混乱、交通梗阻等乱象更加突出,已严重影响周边住户的出行和居住环境。特建议:

1.尽快完成罗门弄路二期的建设,给周边群众创造一个整洁、通畅的居住、出行环境;

2.尽快落实已建好的罗门弄路一期道路的日常保洁责任,改变目前无人保洁的现状。

 

朱建江代表提出的《关于朱家岙村生态环境改造的建议》(第109号)

案由: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全国人民全社会积极响应,一座座城市、一个个乡村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一个个美丽乡村的建设,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感谢党的领导!但是隶属越城区北海街道朱家岙村的人们还没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感。

首先,村级经济薄弱,土地也没有征用,老百姓不能享受养老保险,村中只有一条村级公路贯穿,道路狭窄,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特别是早晚接送孩子及上下班时间。自1997年以来停止住房建设审批,村民有的三代同堂挤在一起,住房非常困难;有的成年男孩没有婚房娶媳妇都成了难题;有的房子多年漏雨成了危房。该村有村民1200多人,没有像样的菜市场,没有家宴中心等,人居环境不够理想,群众反映强烈,呼声不断。

为此,我建议:

1.建议现常禧路再延伸,能否规划延伸通过我们朱家岙村,解决村中道路拥堵问题。

2.建议能否进行新农村建设,由区或街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实施,按住房困难情况分批腾空,分批建设,分批分配,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3.建议能否调整部分土地性质,建议在两个自然村中间(曹海荣家门口)建一个家宴中心及其他功能配套设施,建设面积约5亩,现为农保田。

 

史夏娟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在会稽山度假旅游区二环南路段增设人行道的建议》(第110号)

位于绍兴会稽山度假旅游区二环南路段,大禹陵口东向,游人和进香客众多,现又有了大区域的住宅小区,健身步行的人群增多,可是此东西向路段的南北两边均无人行道,只有快车道、非机动车道和绿化带。公交站点也设立在无人行道的路边,非机动车道上快速行驶的电瓶车居多,这对行人和游客无论顺向还是逆向行走都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这样的路段也是形成旅游环境的不完善。

我建议有关职能部门趁二环南路和大禹陵改造之际对该路段乃至更长路段增设人行道,使旅游区的环境更美化、优化,更安全化。作为旅游大市的发展和关注民生的体现。

 

何  林代表提出的《关于增添警力与交通设备以缓解树人小学南校区上下学交通压力的建议》(第111号)

绍兴市树人小学南校区,新建于2008年,位于解放南路上,与邹家葑村、凤凰村相邻。现有28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65名在职在编教师。师生的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安定与社会的稳定。学校周边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地处解放南路主干线旁边,又与两村的入口为同一个十字路口;且十字路一过,还有一个公交车站。自2011年解放南路延伸段二期开通以来,车流辆日趋增多,目前每天的上下学时段存在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师生的安全保障受到严重挑战:

1.每天早上7点至8点,傍晚3:45—4:30两个时间段,邹家葑、凤凰村的十字路口,车辆直行、左右转弯、学校西门口的公交车站一带交通秩序非常混乱,但无交警(协警)值勤。

2.邹家葑村的红绿灯路口,南北距离相对较短,而左右转弯的车辆又多,部分家长接送车就停在公交站边,乱调头、乱插队与直行车辆挤在一起,更加重了堵塞。一旦绿灯亮起,步行的学生及家长又过来,但这里没有红白交替的人行道,也没有礼让的标语,也没有高清的探头,也没有限速标志,安全隐患很大。

3.据了解,为疏散交通压力,树人小学实行错时与分流放学。但在西门口,目前有600多名孩子出门放学。门口只有一条宽2.5米左右的人行道,路边就是宽阔的绿化带,因路窄,学生等候区与家长的电瓶车混在一起。另,又因不能直接出口到公交车站或自行车道,门口拥挤,家长反响非常强烈。学校虽然已派两位保安与值周老师维持秩序,但终因路小人多,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4.树人小学南校区正门的道路,是邹家葑村的村级道路,又是这个村的主要进出路。这条路从红绿灯口到学校正门口,每天傍晚靠近学校围墙一侧停满车辆,挤占了道路空间;早上上学期间,车辆占道,而所有进这条路的车,必须从这路出(是条断头路),更加重了路口的拥挤度。一旦下雨天,更是经常发生拥堵,学校也多次受到村民的投诉。为此,学校专门派了一位保安、二位年青教师上路疏导。同时,通过发放《告家长信》,请家长不开车进这条村道接送孩子。检查虽有一定作用,但要区分村民与家长本身有难度,再加上部分家长不听劝告,拥堵现象无法彻底解决。

保护未成年人,人人有责。每一个孩子的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全弦。建议区政府出面,请相关部门共同解决。

1.增加警力。增派至少一位交警或者协警,在学校上下学期间在红绿灯口进行值勤,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

2.增添交通设备。安装高清的探头,设置限速标志,在南北向增添“学校区域,减速慢行”的警示牌。

3.增添交通标语。在红绿灯口,划上红白交替的人行道,书写停车礼让的标语。

4.在树人小学西门口,开通绿化带通行道。人行道两端(南北向),安装禁止电瓶车进出警示桩。

5.针对围墙外侧乱停车现象,能够进行不定期的违停处罚,以确保道路畅通。

 

茹燕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维修府山街道八字桥社区、广宁桥直街、东河沿等石板路的建议》(第112号)

八字桥社区广宁桥直街25号—2室、19号的门口,东河沿20号附近,八字桥直街1号旁边,各有一棵树,因为树大根深,随着时间的增长,树根把石板路都拱起了,造成道路不平,影响居民出入平安,社区也向越城区城管局绿化管理处反映,但他们答复他们只负责绿化的养护,道路维修不归他们管,向街道反映,因为道路平整,必须要把树根砍掉,街道无权砍掉树根,请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茹燕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维修鲍家弄道路的建议》(第113号)

为了治堵,中兴路道路设置了隔离栏,到八字桥的车子都往鲍家弄走,来妇保院的车子,也有及大部分车子从鲍家弄进入八字桥直街停车场,再加上旁边是东街农贸市场,所以鲍家弄道路破损严重高低不平,坑坑洼洼,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居民出入平安,东街农贸市场,每次文明城市复检、卫生城市复检都被列入必检单位,这条道路的现状有损城市的形象,要求维修。

 

茹燕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妥善解决绍钢新村危房问题的建议》(第114号)

八字桥社区绍钢新村建于1986年,年久失修,其中八号楼已经发生倾斜,国资公司已请第三方进行动态实时监测,监测结果有C级危房1处,B级危房4处,国资公司作为原产权单位同意出资20%,然后居民不同意,认为原来建造的时候设计标准偏低,危房等级应该是D级,要求拆掉,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出面协调解决。

 

金红兰代表提出的《关于改善城区公共卫生环境的建议》(第115号)

随着绍兴古城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绍兴游玩,尤其周边城市,更是喜欢到绍兴进行一至两日游。绍兴逐渐成为休闲娱乐、假日出行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绍兴全市接待游客逾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100亿元。在旅游业可喜发展的同时,对绍兴这座古城的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的考验也更加突出,其中公共卫生间的环境也成为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之一,所以改善公厕的环境与设施也显得越发重要。

一、存在的问题

从越城区来看,经过前面的卫生城市与公厕革命后,总体环境卫生还是比较可以的,但从高质量优服务的要求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特殊设施有待完善。大部分公共卫生间缺少老年人、残疾人专用如厕设施,门口也没有放置防滑垫或明显的防滑警示牌。

2.公厕格局有待优化。特别是临近景区的公共卫生间,缺少婴儿护理台等为母婴需要服务的第三卫生间。

3.布置细节有待提高。大部分公共卫生间缺少空气清新剂,公厕没有设置纸巾贩卖机,隔间内部缺少手机托、手机槽等。

二、粗浅的建议

从旅游群体分析,除却传统喜好旅游人士外,短途游的群体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退休赋闲在家的50-70岁初老年群体。一类是周边拖儿带女的年幼父母们,到绍兴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进行现场观摩与教育。对这类人来说,老年设施、母子装备及网络工具便利设施显得尤为重要。私下以为,公厕环境与质量的提升不仅关乎居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关乎绍兴这个旅游城市品牌与形象的提升。为此建议:

1.进一步增加公厕标识。基于旅客对绍兴城市布局不够熟悉的情况,可在景区浏览图等导游手册或图纸上增加公厕位置指引,方便旅客寻找。同时,可将公厕标识设置成夜间亮化功能,为居民、旅客夜间如厕提供良好的导向。

2.进一步完善公厕功能。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出行变得更加便利,老年人、母婴儿童、残障人士能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家门,来一次短途旅行。针对以上人群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间功能,合理布局,增加老年、残障人士如厕专用扶手,门口放置防滑垫和防滑警示牌;新增婴儿护理台、母婴哺乳间等特殊功能设施。

3.进一步加强细节管理。对公共卫生间统一增设纸巾自动贩卖机(可参照机场或高铁车站的付费扫码取纸机)、手机托、手机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洗手台放置洗手液、增加空气清新剂等,进一步优化游客入厕环境。

 

陈宝珠代表提出的《关于规范电梯安装行业标准,使租赁电梯有序进入市场的建议》(第116号)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因政府补贴力度大(每台补贴25万元,剩下的安装费用由居民按比例平摊)而深受居民欢迎,许多具备加装电梯条件的小区纷纷申请要求安装电梯。但有媒体报道,近期电梯安装市场上出现了租凭电梯,即安装一台电梯所有费用由电梯公司出,政府补贴也相应由电梯安装单位享受,居民只要付出每年1至2千的电梯使用费既可。这种租赁模式一推出,因居民不用一次性投入,减轻了资金压力而受居民青睐,原先要求安装电梯的小区就转向租赁模式,但在申请政府补贴过程中,因租赁模式存在着产权归属、后期维护管理方面等问题而被住建部门否认,为此许多小区停止了申请加装电梯的要求,持观望态度,以期明年政府部门考虑使用这种模式。

为此建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多种形式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装模式。即政府补贴部分与居民自筹部分的模式以及租赁模式相结合,居民可以在这两种模式任选一种。

2.规范电梯安装行业标准,使租赁电梯有序进入市场。加大对电梯租赁市场的管理,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明确租赁电梯的产权、使用权属,使租赁电梯能够真正惠及百姓生活。

 

李  庆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建议》(第117号)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比例正在逐年增加。我们越城区的老小区内,绝大部分是老年人居住,如果不解决老年人上下楼自由问题,居家养老的质量也将大受影响。可以说,老旧小区上楼难既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难点问题,又是关系到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和安全的痛点问题。一些老旧小区未安装电梯,给广大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去年越城区出台了很多措施鼓励电梯安装。但在实际运作中,任然存在各种问题。

一、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难点和问题。老旧小区上楼难是社会性难题。近几年,北京、珠海、杭州等地相继出台鼓励性措施推动老旧小区安装电梯,但是实施起来效果不明显。具体有人、资金、实施、安装、维护等“五难”。

一是协调难(人的问题)。《物权法》规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专有部分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但因增设电梯一般还必须征得因增设电梯后受到采光、噪音直接影响的业主同意,所以在实际实施中增设电梯必须得征得本单元所有业主同意。低层住户没有安装需求,常以遮光、噪音、挤占空间等原因反对。

二是经费难(钱的问题)。电梯安装费用高,以6层楼为例,一部电梯从勘测到安装预计35万元左右。去年越城区出台补助25万的政策,对安装电梯起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审批难(审的问题)。老旧小区不仅楼龄长,而且产权单位不明晰和物业管理不到位,有的甚至没有物业管理公司,加装电梯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包括规划、建设、消防、安监、天然气公司、电网、自来水公司等。申报审批流程多、耗时长。

四是实施难(装的问题)。由于老旧楼栋本身建筑设计并不具备电梯井和相应力学结构,最常见的电梯安装方式是在原建筑外重新建构电梯井,再连接到各个楼层,故占地面积比较大。勘测过程中还要兼顾电路、天然气管道、水管等影响,施工期一般较长。

五是维护难(管的问题)。电梯安装完成后,后期维护使用成本会随使用年限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物业管理不到位甚至没有物业的情况下,后期维护也会存在矛盾纠纷和困难。

像去年我父母居住的西咸欢小区,是全区第一个审批出的,但安装过程被小区部分居民反对,一直无法安装,今年在城管等多部门的强制执行下才开始动工,让其他单元的老人们看到了安装电梯的希望!

二、关于实施老旧小区安装电梯的思考建议

鉴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存在以上问题,综合调研情况及各地经验,建议坚持“政府引导、业主主导,市场运作、财政补贴”原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力争实现在条件允许、业主同意的老旧居民楼“可装尽装”。

(一)原则性指导,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加强顶层设计,借鉴珠海、北京、杭州等地关于旧楼加装电梯的实施办法,因地制宜,出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实施细则,明确适用范围、审批流程、维护管理等,特别是对安装费用分摊等关键环节给出指导性意见,促进业主协商有据可依。如,珠海出台办法规定,总费用由业主按比例分摊,可参考比例为以第三层为参数1、第二层为0.5、第一层为0,从第四层开始每增加一个楼层提高0.1个系数,即第四层1.1、第五层1.2、第六层1.3,并依此类推出资比例;同一楼层各户的出资比例可以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该层建筑总面积的比例确定。

(二)市场化运作,始终坚持业主居民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居民主导作用、政府引导作用,由业主主导安装电梯的意愿统一、经费协商、办理审批、采购安装等全过程。街道、社区搭建居民、社区、物业三方议事协商平台,引导业有效协商。区级政府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建设施工企业和中介组织的服务,缓解建设施工难。指导住房修建协会根据需求,推出一批有资质的设计、施工企业目录,以及加装电梯的费用标准,供居民参考选择。

(三)补贴式引导,实施财政补贴行动计划。资金筹措应整合业主众筹、财政补贴、公共维修基金、住房公积金、社会资金等各方面的资源。财政补贴上,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运作。

(四)“一门式”受理,提高审批效率和便捷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建设、规划、安监等职能部门的力量,有序推进工作。专设旧楼加装电梯一条龙服务窗口和一站式办公,专门受理和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加梯工作顺利进行。

(五)试点式推进,在老旧小区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强示范引导,优先选择一批老年人群集中、业主安装意愿强烈、物业管理维护较好、经济条件较好的多层住宅,作为试点推进,便于协调业主利益和后期运营管理,形成示范效应。引导鼓励企业根据老旧住宅特点,研发适宜的电梯产品,如接力式电梯等,以降低安装成本。

 

丁继胜代表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整治住宅小区违章的建议》(第118号)

住宅小区违章搭建风行,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深以为患。

根据《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规定,所谓违章建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违背规划型,即没有获得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的审批或者超出规划审批的范围建设而成的建筑,包括擅自占用已规划的公共用地进行建设的审批或者超出规划审批的范围建设而成的建筑,包括擅自占用已规划的公共用地进行建设。(2)非法用地型,即没有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违反土地用途管理制度而为的建筑。(3)不当施工型,即未取得施工许可而进行施工或者虽有施工许可但未按许可范围进行施工的建筑。(4)擅自搭建型,即在已有的建筑物基础上未经审批而搭建附属设施,或擅自改变建筑物的正常结构或者通常使用功能而形成的建筑。(5)临建超期型,即在审批所规定的存续期届满后仍不拆除的一切临时性建筑物和构筑物。(6)其它类型,即在用地、选址、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违反规划、建筑和土地管理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外的其它规定,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建筑物或设施。

这几年,政府一直采取各种措施整治小区违章,但这边整治那边新建,尤其是住宅小区,事实上并无取得显著效果,故建议对于小区违章的治理,也应象治水,应疏而不是一味堵,多措并举,既能实现政府治理与管理的目的,也能考虑到小区业主的需要,将其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也符合建设法治政府的路径:

一、需秉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手续不全房屋,应依规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补办手续。对政策不明确但确属合理要求的,要抓紧制定相应的政策。

二、对于因政府各部门原因而导致手续不全的,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早补全手续。

三、对于虽无手续但确符合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责令业主依法按程序补办规划变更等手续。

四、对于既无手续又不符合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违建,应责令业主改正,确实无法改正,且对城乡规划和城乡面貌影响不大的,可采取没收、罚款等措施予以处理。

五、对于既无手续又不符合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违建,且严重影响城乡规划,业主又拒不改正的,有关部门应依照法定程序强制予以拆除。

六、对于尚未形成违法建筑,但业主确有变更需要的,可以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确需变更的,必须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  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报有关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备案”,允许业主申请调整规划审批,在办理合法手续的前提下予以建设,允许业主对房屋作出适当且符合审批要求的更改。此为疏通路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该部分有需要的业主畅开依法变更的路径,既予业主利益,也避免形成更多的违章建筑。

七、处理程序应公开、公平、公正。由于违法建筑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违法建筑时,程序要公开,标准要统一。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所有被处理对象。

八、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沈来江代表提出的《关于鼓励、支持、优化道闸广告设置的建议》(第119号)

近年来,第三方在商区、小区设置道闸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一模式不需要政府和社区投入资金,由第三方科技公司进行投入,把相应的广告资源作为置换,大大减少了资金支出和运营维护成本,在推进社区治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综合执法部门出台了《绍兴市道闸管理指导意见》,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利用道闸及附属设施设置户外广告(包括公益广告)。这项规定对道闸广告的设置进行了“一刀切”的限制,虽然在城市管理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原先已经较为成熟的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不利于整合商业资源,不利于增加社会财富,不利于打造活力城市。不容许发布广告还会导致大量智能化道闸设备无人维修维护,造成资产资源的浪费,并且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给小区管理方增加成本支出。

在我们看来,道闸广告作为一种新型广告发布形式,在各大城市迅速兴起,在城市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参考借鉴周边杭州、宁波和丽水等城市的经验,城市管理局通过合法审批对符合条件的道闸广告予以审批。一是有助于提升社区治理。道闸广告实现了广告经营者、物业管理者、社区居住者的利益契合点,达到了广告业主有经营平台、物业管理省设施投入、小区居民获良好秩序的三赢格局,实现了社区的高效能治理。二是有助于培育商业氛围。道闸广告因其商业属性需要,其内容满足了受众对各类商业信息的需求,在城市户外广告大量拆除、商业店招千店一面的情况下,道闸广告起到了烘托城市商业氛围、点缀城市商业色彩的独特作用。三是有助于提升经济活力。道闸广告主要为房产、汽车、建材、教育和旅游等行业提供品牌宣传,为企业的社区营销提供渠道,提升了地方经济的活力。

一、尊重城市发展和广告产业发展规律,探索建立符合越城区实际的道闸广告管理模式,切实解决道闸广告设置管理放任自由的问题,提升户外广告管理水平,促进广告产业健康发展,营造和谐整洁市容环境。

二、道闸广告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生事物,探索建立具有越城区特色的新型户外广告管理机制,通过统一设置规格和标准,将道闸广告纳入规范管理,把道闸广告作为社区信息发布的载体,从而提升城市形象。

三、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道闸广告的监管和严格查处,防止出现道闸广告泛滥并且内容低俗的现象出现。

四、进一步挖掘潜在功能,要通过社区大数据分析系统和社区工作人员信息联动,推动车牌识别、共享停车管理平台等的投入运营,让更多物联感知设备会投入在社区,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现代化基层社区管理体系。

 

陈金梅代表提出的《关于老小区墙面重新改造的建议》(第120号)

古城老小区基本上从建设到入住都有将近30年的时间了,近几年政府虽然对老小区的地面、排水、管网都进行了改造,但年深月久,加上建造时的质量问题,导致墙面贴上去的瓷砖逐步脱落后不仅影响外观,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如砸到行人后果不可设想。为此,建设对老小区墙面进行重新改造。

 

朱利芳代表提出的《关于提高农村困难群体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建议》(第121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因此,做好低收入人群和困难群众的脱贫工作至关重要。自党和政府实行困难群体最低生活保障以来,低保家庭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幸福感和归属感随之上升。

在肯定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物价、肉价的快速上涨,由于最低保障调整政策不能同步跟进,低保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在家庭其他收入不能有效增加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再次返贫。

低收入家庭的幸福感和生活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百姓的人心所向,为此,建议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将低保标准与物价指数挂钩,,以保证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同时,建议降低农村低保户进市福利院的门槛,完善相关政策,对确实无子女的低保户,统一安排到社会福利院养老,以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更好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盛托亚等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第122号)

相对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不会让老人觉得自己被家庭隔离,能获得极大的心理慰藉。然而,我们越城区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不是很均衡,在政策支撑、资金输血、人员配备、场地布局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困难,故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而言十分有限。其次,居家养老缺乏专业医疗康复指导和相应的制度保障。

故在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公建民营的基础上,建议“三个参与”:

一、政府参与:引导老年人打破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边界,逐步实现智慧养老。重点满足失独老人、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给予居家养老制度保障,要明确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家庭成员所承担的义务。在委托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被服务人员或其家属建议与照料中心签订协议以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让服务机构和被服务人员彼此消除矛盾隐患。

二、医院参与:加强社区居家养老的医疗保障,让医院参与到地方养老服务中;提升家庭责任医生签约制的实施质量。

三、高校参与:扩大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让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成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的平台。

 

冯校东代表提出的《关于切实保障集镇建设用地失土农民利益的建议》(第123号)

马山村、东星村等村是马山街道办事处驻地,是马山集镇中心。八十年代末以来至2000年袍江开发区成立,由于集镇建设、乡镇企业用地需要,征用了马山、东星两村很多耕地,使一部分村民失去了土地,当时由于是行政命令征用,仅支付少量的经济补偿,从而导致出现大量的“空挂失土农民”,既没有实际劳动力补偿,又没有享受到失土农民该享受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

对此越城区委区府高度重视, 2019年 “区县长”重点工业项目“顶新食品”征用马山村土地93亩多,调配部分“农转非”指标给原集镇用地征收户,保障了部分老年村民的切身利益。但目前马山村尚有189人失去土地而没有农转非,东星村也涉及类似村民507人。除非两村“口粮田”全部征用方可全面解决,否则借东墙砖补西墙,只是矛盾的转移,暂时的缓和,日长月久,定会引发村民利益矛盾冲突。而且当时属廉价征收,事实上已经造成经济损失,让这些村承担本该由县镇解决的历史问题,再次损害了村民利益,在道义上显失公正。

据了解,2012年至2015年绍兴市柯桥区分二批为因“集镇建设”失土失地的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障待遇及征地政策的补偿,解决这类人员保障问题。为此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借鉴兄弟区的做法,切实解决马山镇马山村、东星村等村(居)由于集镇建设造成的失地农民的经济补偿及养老保险等保障待遇,并要求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费用由区、镇各级承担。

 

张国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越城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建议》(第124号)

近年来,随着绍兴市区域调整深入,越城区辖区范围不断扩大,目前辖12个街道1个乡镇,拥有耕地17。98万亩,其中水田16.71万亩、山林15.24万亩。2019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 14.73万亩,有种粮大户456户,承包及流转面积6.2132万亩,稻麦复种面积11.05万亩;而越城区农村推广岗位实际在岗6人,承担着全区粮油土肥植保、种子、蔬菜、茶叶、水果、花卉、水技、农机、畜牧、能源、信息以及种粮补贴等十余条业务线工作,每个农技人员承担着2-3条业务线工作,日常工作疲于应付,部分省市级项目无暇承接,农技推广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而纵向横向比较,市级及其他县市农技推广每条业务线在岗人员至少在2-3人以上,越城区农技推广人员严重紧缺、。近期,因行政区划调整,滨海新城涉农职能又将划入越城,对原基础比较薄弱的区级农技推广队伍将不堪重负,不利于农技推广工作正常开展。另一方面,据了解,农技推广人员考核奖按行政人员奖金额8折发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技推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农技推广作用的发挥。

农技推广是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农技推广人员则是提高农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区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是当前越城区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

1.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能力,提高业务承接能力,为滨海新城农业职能顺利承接提供保障。

2.提高农技人员待遇,奖金标准参照行政人员,稳定农技推广队伍,提高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越城现代农业发展。

 

蒋勤奋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提高斗门居委会工作人员待遇的建议》(第125号)

斗门居委会早在50年代就服务于斗门老街地域的居民群众,是一个老社区,现有居民人口1950余人,下设13个居民小组,其中,退休人员597人,登记退役军人90人。工作职能与斗门街道其他社区居委会相似。

要求提高斗门居委工作人员待遇,与其他社区接轨,待遇相等。

 

赵红梅代表提出的《关于鼓励居民参与义工活动的建议》(第126号)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如何解决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政府与每个家庭都密切重视的一个民生问题,提案建议能否对义工活动进行规范化,作为政府养老措施的补充。

具体办法能否参照义务献血卡,由民政局或其他职能部门出台办法,明确责任部门对区内各项义工工作进行记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存储,待家庭有70岁以上老人可以按存储次数享受义工服务,以此鼓励更多的中青年及退而不休的老人投入到社区街道的各项义务工作,丰富基层综合治理的民间力量。

 

羊爱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建议》(第127号)

2019年,越城区社区工作者盼来了福音,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社区工作这个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有了制度保障和待遇保障。岁末年初,经过一年的运转,对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调整意见:

一、专职社区工作者按规定配置到位:根据“五星达标、和美家园”中“党建星”的考核标准:“按每个社区8至10人标准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户数超过2000户的,每增加300至400户可增配1人”。但事实上,社区干部经常缺位。以森海为例,2019年上半年2077户却只有5名社区干部,面对繁琐的工作,每个人加班加点,后找了一名临时人员,但也没有经费保障。当前,民政局每年2次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无法满足社区干部实际配置需要。

二、专职社区工作者退休返聘: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人社部门正在考虑出台延迟退休政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区所有干部一刀切,都是五十岁退休。其实五十岁退休对一些社区干部特别是社区正职干部来说,刚好是经验最丰富和体力最旺盛的年龄,社区工作错综复杂,培养一名能力突出的干部也不容易,针对这样的情况,是否可以考虑对社区正职干部实施返聘到五十五周岁,副职返聘到五十三周岁。

三、专职社区干部退休一次性补助:现在很多社区干部在岗位上工作了十几二十几年,退休了,就灰溜溜的回去,既无补助也无纪念品。社区工作者,一直以来待遇较低,是否可以根据社区工作年限,以十年为起点,十年的一次性补助5000元,十年以上的按比例递增,直至二十年的一次性补助10000元,让在社区干部岗位上工作多年的人员有个安慰。

 

杨红萍代表提出的《关于发展社区服务业的建议》(第128号)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绍兴城区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城市空间迅速扩张,从原有的8.3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不断向外拓展。据有关资料显示,绍兴成为全国第50大城市,城区人口将破百万,建成区面积有望突破200平方公里。社区是居民的家园。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增加,发展社区服务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很好的发展前景。

从绍兴市区的社区服务情况看,政府公共服务已延伸到所有社区。社区承担了居民经常性、基础性公共活动需求,居民在家门口可享受到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事务管理、计划生育等服务。其单体规模小,但量大面广,对加强邻里沟通交流,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与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与宁波等发展社区服务业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如服务设施布局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单靠政府投入社区服务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多样化人群的需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不完善;服务设施规划难落地、产权难落实等问题依然存在。

发展社区服务业惠及民生,需要适应新趋势、新需求,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政府资源配置、增改与挖潜公共设施发展空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造福社区居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努力挖潜,切实解决社区服务必需场地。从绍兴市区的不少社区情况看,制约发展社区服务业最大的瓶颈是场地问题。为此,一从立足当前角度看,建议通过政府统筹协调,利用部分原在绍兴老城区的党政机关部门办公大楼,形成综合楼的形式,集中复合配置大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体项目,将功能和服务方式类似的项目尽可能相对集中设置。方便居民使用的同时,将有利于形成片区的公共活动中心,提升社区凝聚力。二从着眼长远视角看,在新建住宅小区时,政府部门应在用地规划时,刚性规定需承担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完善并推广市场开发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捆绑政策,制订设施建设的多元化保障机制。三从调动各方积极性因素看,针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难以落地的困境,建议以制度创新为支点,整合闲置或有争议的社区场地资源,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充分协商与利益共享机制,并通过确权固化既得利益,一揽子解决社区遗留问题,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顺利落地。如森海社区原酒店用房本是最合适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业的场所,但因利益上的关系,现在小区业主与原房产开发商产生对立。

2.精心谋划,合理设置社区服务项目。目前,绍兴市区的一些社区在服务项目上存在同质化,缺乏差异化。发展社区服务业应积极应对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复合集中配置服务项目。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创新体制吸引市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服务供给,提供包括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在内的多层次、差异化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职教培训、体育服务、文化服务、老妇幼服务、交通及生活服务,具体配置根据社区类型、社会和人口特征、产业特征的需求识别,实现更有效的指向性服务。

3.优化配置,实现服务的针对性和均等化。发展社区服务业要以人口结构和需求为导向,实现面向人的均等化。要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扶持政策,规范引导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类社区服务。鼓励社会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服务资源,鼓励失业、待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工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积极建设面向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发展网上交易、网上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同时,应充分考虑新老社区居民,本地居民和外来建设者的不同需求,努力使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4.加强引导,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我市的社区服务业潜力很大,前景看好。在推进发展社区服务业进程中,需要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更需要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为此,要加强宣传引导,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中来,参与服务项目设置论证中来,参与服务项目体验中来,让社区居民理解支持民生实事,共建共享社区服务,促进我市社区服务业的繁荣和发展。

 

周关潮代表提出的《关于未来社区建设方面的建议》(第129号)

案由: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组织,承担着为居民群众服务的功能,它不但是党和政府大政方针上传下达的工作枢扭,更是各级政府与居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沟通桥梁。从目前越城区几十个社区、村居工作开展情况看,愈来愈多的社区所开展的工作被当地居民认可,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期望也在不断增升,他们希望社区在开展服务性工作方面更到位、更上一个层次。

因此,未来社区建设要如何进一步开展,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这里我提二点建议。

一、坚持和谐共处,让未来社区人文化

由于生活压力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目前不少社区居民中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日渐减少,有的社区居民奉行“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人生哲学和冷漠态度,导致邻里间互相关心热情不高,互帮互助缺乏自觉性。有的为了一丁点小事(小区内占车位、晾衣等)扯破脸皮,甚至发生肢体冲突,使隔阂加深,矛盾加剧,因此社区可考虑组建一支有激情、有活力、能干事、敢担当的社区管理团队(可由社区干部、志愿者、社区调解员、有公益心的退休人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剖析调解成功案例,组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讲交流等,使这支队伍成为社区良性发展的恒久动力。

二、提升关爱空间,使养老服务接地气

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的提高,广大老年人在加强养老保障、完善养老服务、强化健康养生等方面有了新的期盼,这也是未来社区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侧重点。据了解,不少年迈的老人子女不常在身边,平时少出门,与外界接触不多,龙其信息不灵,因此是否可采取:

(1)对9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定期走访。一是了解老人的家庭状况,便于联系;二是听取老人的意见建议,便于改进工作;三是掌握老人的身体情况,突发情况下可干预;四是力所能及地帮助高龄老人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2)让老人及时获悉普惠性的信息。不但要将信息公布在宣传栏上张贴,最好落实专人上门告知,以便年迈老人及时获悉相关信息,及时领取普惠性的实物。

(3)借鉴越城区府山街道府山社区开办老年食堂的做法。府山社区办公地域不大,但养老服务改革有针对性,该社区腾出空间开办老年食堂,解决了社区老年朋友就餐问题,受到社区居民及周边群众的交口赞誉。

 

朱建江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朱家岙村老年人养老保险的建议》(第130号)

案由:朱家岙村位于北海街道的最南端,紧靠二环南路,离市中心6-7公里,是一个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可惜也是一个一直以来被遗忘的小村庄,村级经济比较薄弱,还属于相对贫困村。至今为止,村里土地没有被征用过,拆迁也一直没有被安排到。周边村庄又是拆迁又是有社保,老百姓过上了比较幸福的生活。村中百姓靠外出打工为生,生活上不算富裕,特别是村中老年人没有养老金领取,仅靠子女赡养。大部分子女自身经济条件也不好,老年人生活过得很艰难,老百姓呼声强烈。目前村里有1200多人口,其中60岁以上有261人,至今没有解决社保,老人们也多次上访,每次两会前期,都会有很多百姓会来找我,希望我作为人大代表听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传达呼声。

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区人大能够详细调查此事,重视老百姓的呼声,代表老百姓向区委区政府领导反映问题,帮助协调一下,在街道辖区内进行养老保险指标的统筹,有多余名额先借给我们村,按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先解决老年人养老保险问题,等我们土地征用后,统一归还。

2.建议通过区人大区委区政府协调,调整朱家岙村一部分集体土地性,特别是现有200多亩蔬菜基地,原为一般用地,现为一类农保田,实际上这部分土地没有合理利用,也没有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是否可以改变性质,作为土地预征,先解决村里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问题。

 

孙玉瑛代表提出的《关于提高社区清扫员工资待遇的建议》(第131号)

社区清扫保洁员工资自2013年以来,一直没有增加。目前社区面临的困难是工资偏低,清扫员跳槽现象严重。2019年12月,本社区就又有三名清扫员离职,主要是因为几年来工资一直未涨。2013年本社区被划分为4个卫生网格区,按每个网格1600元的标准(市区最低工资标准)进行经费拨付,当时社区按上级规定,一个网格配备1.5名清扫员的标准,安排6名清扫员进行清扫。2016年因为实行全科网格考核,社区网格调整为7个网格,但拨付经费未增加(按理应拨付10.5名清扫员的经费)。2018年开始市区最低工资标准已涨至1800元,拨付经费也未增加。

针对清扫员的工资偏低情况,社区将原先用于出租的两间房子无偿提供给清扫员住宿,并另外向房管处租用公房一间也用于清扫员居住,费用由社区承担,并且社区还全年支付了清扫员三间住所的水电费用和房屋维修费用。尽管如此,长期的工资偏低还是导致清扫员频繁离职,社区2013年以来先后有13人离职,清扫员队伍相当不稳定,也给社区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竺利君代表提出的《关于精准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第132号)

截止2019年底,越城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6085人,70周岁以上84443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28667人,90周岁以上老年人3680人,老龄化率达25.67%,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失能化”态势日益加深,形势更趋严峻。

目前,90%老龄人群养老方式首选居家养老,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状况下降,70岁以上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意愿需求最强,老小区居民邻里关系紧密选择居家养老方式比例明显高于新住宅小区居民。

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养老工作的要求,高度重视我区养老事业,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克服困难,为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推进了我区居家养老事业的长足的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政府在居家养老事业工作中,尽管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离老年人的需求依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为:

(一)是养老服务人才和人力匮乏。由于工资低,职业吸引度不高,我区地理位置因素,愿意从事养老工作的人才难求;从事养老一线如护理员等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且流动性大。

(二)财政投入依然不足。供需依然错位、服务专业化依然较低,被购买服务群众大多处在被动服务层面,总体获得感较往年虽有提升,但依然不强;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营经费不足,无法支撑正常运营,大多数资源依然处于闲置状态,无法体现居家养老服务依托作用。

(三)宣传力度亟需加大。居家和社区养老作为我国基础性养方式,是今后大多数老年人必须选择的养老方式,需要将政府购买服务这个点做好,加之大力宣传,引导整个市场面、社会和家庭对居家养老的认同,协同推进。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区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房供给和严格落实建设选址标准。

(一)是城镇上积极推进新建小区配套居家养老用房,配套房应遵循设老化建设标准,确保不出现形式化配套。

(二)是借助政府部门集中搬迁的契机,拿出一部分用房供养老使用,一方面减轻养老用房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建成真正适合老人这一特定群体的养老设施。

(三)是积极整合镇(街)、社区闲置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厂房等用于居家养老设施建设。

二、着力居家养老要素建设和配套。

(一)注重居家养老服务要素队伍建设。

1.出台积极的鼓励政策,激发退休人员、农村年龄偏大的剩余劳动力充实养老一线服务,让年轻的老人服务年迈的老人。

2.整合区现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职高等资源,实施养老从业人才输送奖励政策,畅通养老一线服务队伍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渠道。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1.加大政府购买服务财政投入,刺激政府购买服务供需平衡,形成良好的政府购买服务靓点,从而带动整个养老服务面的需求。

2.加大对社区照料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投入,分批对现有村(社区)照料中进行优化提升,并给予基础运营所需的经费补助。

3.加大对专业养老运营机构以奖代补的财政投入,积极培育那些专业、专注的运营团队的成长壮大。

(三)加大养老行业的宣传力度。

1.政府部门要以像做垃圾分类一样重视居家养老宣传,要以多样化的宣传媒体、多样化的宣传形式进行频率化的持续宣传,以引导社会观念的转变、引导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2.对现已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机构及服务内容进行广为人心的宣传,要让社会知道什么是居家养老,哪里可以享受到居家养老等。

(四)着力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型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效率。

1.加强智慧养老服务型平台建设(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按照线上融合、线下服务,政府主导、社会运营,市场供给、客户评价,规范管理、良性竞争的方式推动“虚拟养老”向纵深发展。

2.智慧养老服务型平台由政府建设,民非机构运行,适当运维补助的模式。

3.智慧养老服务型平台功能:一是开通“一键通”服务平台,为老人快速提供养老需求服务和应急救助服务,及时打通生命绿色通道。通过打造“网络和实体服务相结合、定点和入户服务相结合、基本和个性服务相结合”模式,建立老年需求档案,引导和提供与老年需求相符的养老资源、个性化服务方案和服务项目,开展精准、高质量养老服务,实现高效便捷的供需对接。二是可以统筹协调政府和社会资源,有效解决居家养老资源碎片化,打通居家养老信息整合制约瓶颈,提高居家养老资源使用效率。为我区顶层居家养老规划布局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以求顶层规划上的准确性,避免盲从和与需求不符的低效率性财政投入。三是通过平台把全区所有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组织纳入,形成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及时发布养老资源供需信息,咨询服务,有效解决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四是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远程监控、质量评价,客观有效的监管非政府组织行为,管控服务端按规范、标准最终服务落地。

(五)着力推进品牌连锁化经营,发挥市场支配作用。

1.要将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积极通过引进有实力的社会组织来运行的方式推进,让专业的事业有专业的机构来做。

2.建立中央厨房,统一配送,不仅可以有效的管控食品安全,更能节约有限的养老用房资源。

 

陶卫娟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在96345设立门牌号的建议》(第133号)

96345作为市区的生活服务热线和志愿服务中心,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自2013年7月成立至2019年11月底,96345共接市民来电72万余个,派单21万余次。特别是2017年6月志愿服务中心揭牌并搬到迪荡湖公园后,更是有许多本地和外地相关单位来96345参观考察。但96345搬到迪荡湖公园已两年多,至今没有门牌号,这不仅给首次来96345办事的广大市民和加盟服务者带来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来96345参观考察单位对96345的印象和对绍兴的形象,许多首次来96345的客人都说,找到96345真难,即使我们发了定位,还是会转来转去找不到。为此建议:尽快设立96345的门牌号码。

 

鲁刚美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尽快启动越城区马山街道卫生院异地重建规划前期工作的建议》(第134号)

马山街道卫生院20年前系绍兴县十大区中心医院,服务幅射越城区马山、斗门、孙端、东湖、皋埠、上虞沥海等街道的群众,但因建于50年代,场地局限且临河而建,急切需要异地改建。

越城区马山街道卫生院作为一家政府办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除承担着年门诊45万人次、年出院5000人次等基本医疗任务外,还承担全镇城乡居民参保对象免费健康体检、农村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以及预防接种、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传染病管理等大量公益性工作。卫生院自1950年建院以来一直没有迁建过,目前占地面积仅7.3亩,建筑面积12868平方米,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卫生院基础设备设施老化加速、运行安全风险日益加大,同时卫生院配套设施缺乏、周边村居拆迁等因素明显制约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提供,卫生院异地重建工作已迫在眉睫。

现提议尽快启动异地迁建规划前期工作,请越城区政府协调解决土地落实、资金到位问题,以配套适应新城镇建设,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及外来建设者提供健康服务。

 

袁琦钧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建造大学城小学的建议》(第135号)

自2019年8月取消后社小学以后,大学城这一带区域已无公立小学。据了解这区域有4个较大的小区,分别是:强头小区、合心小区、上府、天悦城。这4个小区的小学生分别被分配到东浦街道中心小学、三川小学和路途甚远的陆游小学,给家有小学生的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在这区域虽然已设立了一个私立学校,但小区里的居民毕竟多为普通老百姓,对于昂贵的学费只能望而兴叹,所以只能舍近求远。

为了这4个小区的小学就读困难,建议有关部门能考虑在大学城建造一座小学。

 

孙国君代表提出的《关于提升越城区软实力建设、提高城市人文品味的建议》(第136号)

案由:

近年来,绍兴以放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来谋求未来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确立了“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的长期战略思路,打出了念好“两业经”、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的高质量发展组合拳。为了这一战略发展的需要,越城区不断加大投入,开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未来待建规划项目如镜湖、袍江区内的配套学校的建设、区内老的体育场馆的升级改造、养老中心的建设等总投入近十亿元。

随着交通便利化,城市基础设施展等硬件提升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和服务等软实力的发展,提升城市魅力,增强城市幸福感,增加城市吸引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不能只为了建设而建设,建设完成后更需要的是后期的配套维护和软实力的提升培养,这才能让这些硬件的投入能有很好的产出。

建议:

当前,建议提升城市软实力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升城市凝聚力,升华城市品位。城市凝聚力是一种发展理念,是城市人文环境的核心。提升软实力,必须培养城市的凝聚力,发挥其导向作用。需要有良好的人才政策引导,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是注重科教,聚集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软实力,不仅需要提高市民的思想素质,也需要提高大家的行动智慧。注重科教是提高市民行动智慧的有效手段,在建设好了新的学校后,后续的师资力量一定不能脱节,进一步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各类教育层次和布局结构。

三是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服务。就好比建好了图书馆,要思考以更好的服务和模式,来吸引和维护好市民的阅读体验,从而真正的培养市民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期提高文化素质,实现人文文化的总体提升;修缮了体育馆,要思考如何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好资源,如定期向市民免费开放,提倡全民健身,多组织一些市民健身竞技类比赛,提高市民整体身体素质。

四是提升城市卫生环境和优化配置医疗资源。这里的卫生环境,一方面是指城市环境的治理和保持,另一方面是指医疗环境的改善,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和配置,让市民真正的能看好病,从根源上解决现在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让市民真正的能生活安心无忧。

 

马月爱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安宁疗护事业支持力度的建议》(第137号)

安宁疗护是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服务,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的离去。

目前,数据显示,越城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6万,占总人口比例的25.66%,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失能老年群体扩大、死因顺位变化及老年终末期医疗费用疾速上升,“带病终老”的严峻现实使得老年人安宁疗护问题得到普遍关注,社会安宁疗护需求日益增加。

2016年国家《“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要建立起适应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包括“保健-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老年人安宁疗护事业,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有效的安宁疗护服务。

越城区作为浙江省“安宁疗护”试点城市,目前越城区试点医院探索安宁疗护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越城区“安宁疗护”的推进模式日渐成熟,吸引了央视等诸多媒体的关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一、安宁疗护的社会接受度亟待提高

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古语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因此,国人秉持“尽孝”理念,尤为忌讳“死亡”“临终”等字眼。“临终关怀”被视为“弃老不顾,任其等死”。传统的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和影响了安宁疗护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缺乏统一规范的安宁疗护促进政策

实践发展需要政策引领与指导。由国家主导的试点工作使得安宁疗护事业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但是,也应该看到,现有的针对安宁疗护的促进政策在需求高涨与供给严重短缺的矛盾面前表现乏力,不利于安宁疗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安宁疗护与医保体系不挂钩

安宁疗护因其服务特殊性,现仍处于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边缘位置,目前,仅有少数试点地区及机构将安宁疗护服务及药品费用纳入医疗报销之列。安宁疗护倡导“优逝”,“优逝”的宗旨就是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并优雅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并尽其所能地帮其完成遗愿。这些工作开展往往都需要经费支持,但目前没有相应的政策开支经费。

在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等人口结构演变趋势交叉凸显的背景下,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已不言而喻,为推动我区老年人安宁疗护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宣传正确生死观,提高社会接受度

审视现今社会,临终患者及家属不愿正视“死亡”,视安宁疗护为“放弃治疗、消极等死”的观点依然占据主流地位。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加强宣传积极正确的生死观,引导正向的安宁疗护理念,提高安宁疗护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

二、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政府出台文件中多次提到要加大对安宁疗护事业的培育与发展。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部门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为老年人提供涵盖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养老服务等重点任务;2017年,国家出台《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对安宁疗护中心的机构配置、人员配备以及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越城区作为地方政府应出台促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包括安宁疗护机构的用地规划政策、基础设施配置政策、工作经费支持政策等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安宁疗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多方合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目前安宁疗护服务仅在部分试点地区纳入医疗保险,但随着安宁疗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势在必行。“安宁疗护”的发展,需要医保在政策上给予保障,也需要红十字会、街道等相关单位的支持帮助。同时安宁疗护倡导的“优逝”,需要心理医生、媒体工作者、社会法律人士等多方关注。

 

陈  洁代表提出的《关于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工程的建议》(第138号)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指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儿童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尤其在冬春季节,流感病毒对干燥及寒冷有相当的耐受力,如防控不力,易在学校发生流感暴发和流行。为加强学校流感防控工作,急需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流感疫苗免费接种。

一、存在问题

(一)学校流感疫情形势严峻,影响学校教学秩序。

流感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的特点,易在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发生暴发流行。据统计,2019年越城区共报告137起聚集性疫情,其中流感为86起,除一起外,其余85起均发生在学校,占全年报告聚集性疫情62.04%,2019年因为流感疫情停课班级数为85个班级。

(二)流感疫苗接种率低,防控措施有限。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公众对流感危害性的认识严重不足,加上流感疫苗主要依靠个人自费自愿接种,导致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不高。据统计,我省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我市流感疫苗接种率为1%,越城区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0.5%。疫苗接种率低,导致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流感易感性强,缺乏抵抗力。

目前针对学校流感疫情采取的措施为隔离病人,停课和通风消毒等被动措施,不能起到提前预防疫情发生的作用。同时,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也困难重重。部分家长,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隐瞒病情让学生带病上课,对及时隔离病人的措施带来了难度;当前,学校均安装了空调,发生流感疫情要开窗通风,这与安装空调的初衷有所违背;学校大规模的停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秩序,尤其是面临中考和高考的班级,在舆论导向上产生不良影响。

(三)疫苗供不应求,基层接种疫苗积极性不高。

接种流感疫苗后一周即可出现抗体,两周后免疫抗体可达最高水平,一般可保护一年,故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即每年9月至11月。但是,由于流感疫苗是自费接种的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开放采购时间比一类疫苗迟,今年越城区流感疫苗于9月30日开始陆续到货,10月份启动接种,且存在疫苗供不应求的现象。

当前承担学生疫苗接种任务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的工作人员,该科室的工作人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它医务人员有所不同,从事的工作为公益性事业,为了对其工作进行考量,卫健行政部门对非盈利的公益性事业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当量考核。其中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就纳入了当量考核,以接种量体现绩效。而流感疫苗属于收费的二类疫苗,接种人员接种二类疫苗的工作量无法纳入当量考核,就无法在绩效上得以体现,从而导致接种人员接种流感疫苗的积极性不高。

二、几点建议

为了加强学校流感防控工作,提高学生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避免感染流感,建议2020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具体做法如下:

(一)财政部门加大投入,确保流感疫苗经费到位

学校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形成免疫屏障,能有效阻断学校流感疫苗的暴发和流行。据统计,流感疫苗接种率≥50%的学校报告流感集中发热疫情的比例仅为2.7%,显著低于接种率<50%的学校(8.9%),为此,北京市自2007年起,每年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生实施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同时,将流感疫苗纳入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采购可以遵循一类疫苗即免费疫苗的程序,上报时间在年初,能有效解决疫苗到货时间晚和到货量不足的现象。目前越城区中小学校学生共计7.8万人,流感疫苗按一类疫苗招标,价格在40元左右1支,卫生院接种服务费28元/针,确保全区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区财政需要投入经费最多为530万元(接种率达不到100%)。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监管,确保学生流感疫苗接种费用专款专用。

(二)教育部门做好学生疫苗接种组织发动,落实接种场地

为了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教育部门要围绕“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学校学生接种流感疫苗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等内容,结合健康教育课、家校通等途径,做好流感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工作。要做好流感疫苗接种的意愿调查工作,汇总全区各中小学校接种流感疫苗人数,上报财政部门,以便筹措疫苗购置款项。鉴于学生流感疫苗接种人数宠大,为了方便学生接种疫苗,提高接种率,在学校建立有效流感免疫屏障,结合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建议在学校进行流感疫苗上门接种。学校要根据卫健部门的意见落实接种场地。

(三)卫健部门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的实施

卫健行政部门要联合教育部门制定中小学校学生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保障措施;要将学生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量考核,提高基层接种人员工作积极性;要根据学校接种人数统一调配接种人员,确保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完成接种工作;疾控部门要加强接种工作的相关培训,制定学校接种场地标准,加强督导确保工作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接种工作具体实施。院领导要把该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协助辖区学校落实接种场地,合理调配医院工作人员,完成接种任务。

 

桑幼美代表提出的《关于尽快启动建设规划中的洋江中学的建议》(第139号)

斗门街道现有户籍人口5.6人,常住外来人口7万多人。随着袍江开发,斗门将集聚越来越多的人口,但目前全街道只有一所设计规模为年段16个班的袍江中学,已出现就学难问题。袍江中学2019年首次扩班二个班,今后学额供需矛盾将更趋突出,特别是2016年 开始招生的规模年段6个班的新敬敷小学,首批新生到2022年将升初中,届时中学学额需求将突出增长。而且目前设计规模年段七个班的百盛小学动建了,建成后街道小学将达到年段34个班的容量。

建议尽快启动建设规划中设计规模年段16个班的洋江中学。使中小学学额供应基本匹配,解决斗门街道中学就学难问题。

 

丁来富代表提出的《关于防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关化倾向的建议》(第140号)

做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政府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件重大民生实事程,近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额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作。但近年来,在医护人员在编人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不升反降,大多数服务网点的服务时间机关化,职工群众下班回家要看病或要陪老人小孩看病就医,卫生服务中心关门停业,能在卫生服务中心解决的问题还是只能去大医院。

造成这个问题原因是:一是由于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是全额财政拨款,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干多干 少,干好干坏没有差异,不能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二是由于网点布置密度要求过高,如按照所有网点工作时间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八点安排,人手确实有不足。

建议:

一是加强对卫生服务中心的绩效考,达到一定工作量作为合格的必备要件,达不到的要扣减相应经费。

二是分类安排网点服务时间。把现有网点划分成中心网点和一般网点,中心网点要规定服务时间必须在早七点到晚八点之间。重点保证中心网点医护人员。一般网点可根据人员情况安排服务时间。确保八小时外群众就医方便。

 

沈宏炎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绍兴方言保护的建议》(第141号)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它是乡愁,更是回家的路。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地域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是本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历史来看,每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整个文明也会消失。绍兴所在的方言属于吴语体系,从曾经热传的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中,其他方言大抵维持在50%以上,一到吴语区就发生了坍塌:最高的是上海22.4%,最低的苏州是2.2%,杭州,宁波,温州都没有超过10%,绍兴情况也基本相似,呈现出衰退趋势,渐渐丢失其在语言界的话语权。

 

绍兴方言作为绍兴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工具,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精心保护和充分利用。建议相关文化和非遗部门,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保护和传承好绍兴方言。

一、正确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给方言留下合理宽容的文化生存空间。

普通话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地方与外界的交往程度、外来人口的规模、城市的宽容度等,方言则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历史的悠久程度。要多部门联动,在景区、公共交通报站系统中,普通话和方言共存,同时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运用方言进行创作和传播作品。

二、利用政府力量保护方言。

一是组织力量深入挖掘本土方言,进行方言系统整理、研究,准确了解方言的发音方式、方法和音调。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护存档;二是选择一批会地道绍兴方言的老年人进行对话录制。设立专门的档案进行保护;三是通过收集、整理、传播传统曲艺、方言童谣、谚语等,让“方言”落地,使它富有生命。四是积极宣传,引导民众重视方言所蕴含的丰厚的文化价值,激发民众学习和使用方言的热情,使民众成为方言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劳光亮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重视学前教育、特色教育管理和规划的建议》(第142号)

绍兴是教育强市,越城区更是在小学教育上树立了品牌。但是在学前教育和特色(特长)教育培训方面还未形成有效、长效的管理体系,对未来的规划也缺失,导致目前乱像频现、管理无序,已无法满足市民对孩子教育的高要求。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要规范市区的学前教育、特色教育机构,除需办理相关证照手续外,要有教育局相关机构对其有监督和管理:如开学前检查备案、教育质量评估考核、年度核检等。

2.要引进品牌教育机构、支持教育培训机构、引入高级专业人才。

3.推动和引导政府规划布局城市教育综合体,改善目前教育培训机构场地设施分散杂乱、硬件不足等弊端,形成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一站式运营和聚合效应,也有利于城市管理与形象提升,更能促动新的城市经济增长。

 

周  瑾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的建议》(第143号)

随着东湖街道则水牌区块拆迁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上海虹桥国际学校的签约引进,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面临拆迁。鉴于社区卫生服务关乎民生,服务不能中断,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建设落成之前,我中心将搬迁至现在的袍江交警支队双保物流文化城进行过渡,但过渡用房位置不在街道居民居住区域的核心地块,且此地块属于斗门区域,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工程迫在眉睫。2019年度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实施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例入明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为加快推进该异地新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尽早确定中心建设用地面积

则水牌区块位于绍兴市区东北侧;南面为迪荡湖公园和迪荡商业区、东侧为越东路、西侧为中心大道。该区块拆迁重建后将成为承接迪荡、镜湖、袍江的高端商住区,新商住区建成后人口会不断集聚,重建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成为该区必需的基础配套机构,能给新区新居民带来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养结合、卫生应急保障,有利于商贸投资与房产开发。依据《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总体规划(2013-2020年)》及《越城片区DHP-01单元(则水牌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新的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于袍中路以东,会龙大道以西,东湖小学以南,松柏公路以北(即东湖街道中心小学旁),即A5地块,占地面积达0.91公顷(13.65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医疗体制改革。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和人口流动集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承担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养老、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分流和缓解市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压力。并且社区医院还承担辖区的公共卫生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因此,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拆迁新建工作需附合国家战略方针与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既是医疗卫生的百年大计,也是造福百姓的大事。根据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的通知》浙卫发(2017)104号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构成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和附属设施。其中房屋建设主要包括医疗用房、公共卫生用房、行政后勤保障用房等。场地包括道路、绿地和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包括供电、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并且对一些检查设备和临床科室用房有单项建筑面积的标准要求,故建议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新建项目占地面积为不少于20亩,建筑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计划设立病床120张、地下停车库一层,总投资达12000万元左右。新建成的中心由门诊医疗服务综合楼、病区病房服务综合楼、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楼、行政后勤服务综合楼等组成。以适应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确保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尽快落实中心建设资金保障

建议区政府、滨海新城管委会尽快解决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落实建设资金。经初步估算,新院的占地面积按照原先规划的13.65亩计算(建议要求不少于20亩),其它的建筑面积等项目按照以上提出建议的业务发展需要预算。异地新建工程资金概算情况见下表:

三、尽早立项加快中心基础建设

建议成立区政府、区卫计局、东湖街道办事处、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方联合筹建工作小组,分工合作,协调开展异地新建各项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协调各方关系,加快列项等前期准备工作进度,尽早启动建设项目。

周尧英代表提出的《关于公共场所增设AED急救设备配置,普及CRP急救技能,提升院外急救能力的建议》(第144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人类的重要疾病之一,而心源性猝死是异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成为猝死的首要病因,不乏一些年轻发病患者。据有关数据显示,91%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是心律失常(室颤/无脉性室速)所致,救治此类患者最有效的手段是早期实施CPR与AED,如能1分钟内实施CPR,3-5分钟内实施AED电击治疗,可使其成活率达49-75%(因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下降7-10%),故救治心源性猝死,最理想的是公众在现场实施CPR+AED,救治必须争分夺秒。

为提高绍兴市医疗急救水平,尤其是院外救护的能力,真正发挥CPR+AED在构建城市应急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增加AED数量及投放全面布局,自2018年绍兴市红十字会牵头实施公共场所AED配置,截止目前,全市已配置241台,计划明年增加配置91台,与国际先进水平配置相比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距离,建议出台逐年配置比例及科学谋划投放布局的方案,争取早日实现AED配置全覆盖,提高区域急救硬件水平;

2.公众缺乏急救能力及参与急救的意识,加之公共场所配置极少配置AED,即使配置了AED,也面临几乎无人会用的尴尬局面,故必须做好CPR+AED普及工作,建议出台相关培训制度,要求在校大学生、机关、企业、新上岗员工等学习救护知识,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并在规定时间进行复训,以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3.建议住建等部门将小区AED配置纳入常规建设项目,红十字会配合支持应急救护技能及AED培训、管理;

4.目前公众对AED的知晓率较低,很多群众甚至部分医务工作者都不晓得AED为何物,区域放置在哪里、如何正确操作,必须通过媒体、依靠单位加大宣传力度,并相关部门不定期督查,包括AED放置位置、特定行业从业人员、投放区域内人员正确使用,并与考核挂钩。

 

周姣娥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越城区老年大学的建议》(第145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绍兴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已经到了20%左右,市老年大学的名额一个难求,要采用网上抢的,现有的市老年大学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因此成立越城区自己的老年大学已势在必行,为此建议政府把建设区老年大学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区委党校的成立,为区委教育培养党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建议区级有关部门,借鉴区委党校成立的经验,找一处合适的场地,来筹建区老年大学,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供更大的方便,也会社区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周铭梨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引导初中学校重视学业成绩后30%-40%学生学业质量的建议》(第146号)

自2000年开始,为调动初中学校向职校输送生源、缓解职业学校生源不足的矛盾,绍兴市教育局提出了中职学校提前录取初三学生的举措。越城区范围内,每年4月份各中职学校就通过自主招生把一部分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招收为中职预科学生,这一举措在保证中职生源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职校提前招生提前入学,使一部分初中学生从初三甚至从初二开始,就放弃了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任课老师也把教学的注意点放在有希望升普高学生的身上,也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业监督。根据目前中职学校反馈,中职学校学生有近50%是进行升学的学习,即通过单招单考、3+2、3+4升入高职、本科院校。由于提前招生,我们的很多学生在初中过早放弃基础课的学习,造成这些学生在升学考中往往会在语数英等基础课程上拉下整体总分的后腿。近三年,浙江省对中职学校基础文化课的人人抽测中,绍兴总是在全省处于落后的位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过早放弃初中学习,对于学生的今后升学、接受继续教育的拖累问题。

基于以上的现实问题,建议如下:加强初中学校重视成绩后半段学生学业成绩的意识。为保证职教学生的学业水平,引导初中学校加强对学业成绩相对较差学生的重视,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在设置下属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指标时,把对中考成绩后30%-40%的学生的平均成绩纳入初中学校的业绩考核指标。

 

李妙芸代表提出的《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中高级岗位职称比例的建议》(第147号)

案由:近些年来,原有的教师职称等级和名额比例限制已跟不上学校的发展和一线教师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违背了促进教师发展的初心,相反的,大量年轻有为的教师由于始终不能评上职称,感觉不被肯定,导致工作积极性有点受挫。

所以,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真正走进一线教师,从全局视野、校际平衡的角度,制定出更合理、更顺应新时代需求的政策,以保护广大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从而真正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推动越城教育的发展。

 

李妙芸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学校周边公共场所、公交站台设置公共自动借书机的建议》(第148号)

案由:在一些公共场合、公交站台,尤其是学校附近或培训中心集聚的路段,经常有学生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玩游戏。每到这样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可惜,这样的年龄在这样的时候如果触手可及、视线所到之处,恰好有一些书,那么可能这些孩子就会围着这书柜,讨论哪本书精彩或者哪个作家还有哪部作品。当然,不是说孩子不可以玩游戏,有了书,也未必每个孩子都一定会在游戏和书籍中选择书籍,但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孩子们提供多一点爱上书籍的选择,为下一代创设一个更具文化氛围的环境,哪怕只是绵薄之力。    

建议:在一些公共场所,尤其是学校附近、培训机构聚集的公交站台,设置一些公共借书机。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其他城市的经验,既能为市民阅读提供方便与更多的可能性,也能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文化气质。

 

周鹏飞代表提出的《关于弘扬乡贤文化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建议》(第149号)

案由:乡贤文化建设是“人文越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升镇、街治理水平的特色载体。它是一种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榜样文化、先进文化。这些年来,越城区委统战部非常重视各镇、街的乡贤文化建设,对进一步发挥乡贤文化的独特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倡导、推动乡贤文化建设,不仅有力促进了镇、街的自治,基层的和谐稳定,而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乡贤文化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意,是现阶段弘扬乡贤文化的新课题。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几年来,我多次参与了一些街道的乡贤活动,也在乡贤活动的实践中向相关村、镇、街道献计献策,现将自已的工作心得略作整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宣传乡贤文化、夯实传承发展根基

宣传乡贤文化就是要把当地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为民作贡献的人士作为典型榜样树立起来,有条件的村一级基层单位可以建立乡贤展示厅,弘扬“爱国爱乡、敬业诚信、崇学向善、乐于奉献”的乡贤文化,也可以利用宣传窗、宣传栏宣传古今贤人的事迹。同时,可建立(村、镇 、街)乡贤参事会、联谊会等。通过节日慰问、互通信息、拜访联谊等多种形式,鼓励乡贤参与家乡经济建设,运用乡贤的精神引领作用促进人才不断出现,乡贤队伍不断壮大,全面展示乡贤人士的风采和作用。

二、借助乡贤文化,提升乡村经济发展

在现代城市文化的影响下,不少农村精英进入城市发展,村一级基层组织要对这类人员建档立册,有选择地聘请这类经济能人将其发展成为村级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牵线、搭桥、招商、引资、参与家乡建设中发挥作用。其次,欢迎乡贤在财力、物力上支持家乡建设,带领乡亲们共同走发家致富的小康路,最大限度赢得乡贤对家乡的真心支持和反哺。同时,村委要在感情上、精神上充分认可他们爱村爱乡的积极作为,让乡贤们也感受到作为家乡一员,为家乡的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光荣与自豪。

三、树立乡贤典范,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继承和发扬乡贤文化,我们需要乡贤们各方面的鼎力支持。在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是一个方面,而发挥“老乡贤”的爱国爱乡,“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把它有机的贯穿起来,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的提升,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要重视整理有代表性的乡贤典型材料,邀请在外地的乡贤“常回家看看”,并通过访谈讲座等形式促进乡贤精神的广泛传播,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

四、重视关爱情怀,激发乡贤对“家”感情

乡贤长年累月在外发展、打拼,在家里的事情有时难免无暇顾及,这就需要家乡村委多“嘘寒问暖”,帮助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的困难,如子女就学、老年就医等,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优。村委也要将此当作一件实事来办,不定期地进行走访,使他们的家人感受到村里的关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乡贤们对“家”的感情,为“家”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叶国荣代表提出的《关于要求夜间开放元培小学地下停车位的建议》(第150号)

案由:北海街道信达社区下辖盛鼎世家、信达银郡及御河湾等小区,共有3000余户居民。随着冠城国际的开业、元培幼儿园入读及小区入住率逐年增加,私家车也呈爆发式增长。但原小区配备车位严重不足,导致小区停车难的矛盾日益凸显,乱停车现象屡禁不止,居民对此反映强烈。

建议辖区单位元培小学地下停车位晚上18:00至第二天早7:00对外开放停车,缓解周边小区停车困难的实际情况,提升居民幸福感。

 

陈宝祥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民办博物馆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第151号)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是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地。千年古城绍兴是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深化文旅融合,重塑城市文化体系中,用政策的杠杆激活民间力量,推动民办博物馆建设,已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目前,绍兴地区民办(非国有)博物馆备案的共有21多家,其中16家已开馆,5家正在筹备中。民办博物馆属于非企业单位,无经营收入,目前,不收费的民办博物馆,政府采购公共服务,按面积多少给予每年5一10万补助。出现了民办博物馆开馆难,可持续发展更难的问题。

博物馆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最终结果是为市民提供文化精神食粮。我们要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理念,加大对民办博物馆的政策扶持,政府推动。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要求:

一是财政支持。博物馆是非经营机构,要改变过去政府购买服务,只按博物馆面积大小标准,财政一刀切补贴的简单做法,参照宁波等地做法,提高补助的标准。

二是规划引导。政府要利用古城区内一些老台门和新建的阳名故居,书圣故里等资源,统一规划,布点,有关部门对房租予以优惠。

三是地价优惠。对新建和新开民营博物馆在文化用地价格和,装修补贴也予以考虑。

四是降低费用。有关部门要帮助降低日常运营费用。博物馆水电费不能按商业收取。

五是探索路子。政府也可以探索民办博物馆的“公办民助”,“民营公补”,及综合体“混合运营”的新路子,创新新机制。

 

戴丽霞等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合理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议》(第152号)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城市基层卫生网底,承担着城市各居委会等辖区范围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目前,各大医院就诊压力较大。增强城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布局和治疗服务能力,可缓解市各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及群众看病排队现象。据了解,因第五医院拆迁,城北附近各社区居民(书圣、日晖桥、铁甲营等)无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原本社区年老居民的看病和配药极不方便,无法就近处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渐渐呈现服务半径大的问题,且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地点交通不便,忙时排队等候时间长,部分群众常因看病不方便而放弃享受应有的医疗卫生服务。

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在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区域预留房屋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

2.增设社区卫生服务延伸点。完善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超过一定服务人口规模的街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李  庆代表提出的《关于增设公共体育运动场所的建议》(第153号)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老年人的活动场所集中在公园、广场、学校操场,总体上还能满足。但针对年轻人的运动场所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个城市的年轻人如果热爱运动,那这个城市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因此我区的公共的运动场所较少的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场地数量不够。年轻人如果想打篮球、踢足场、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只要但凡对场地条件有点要求的运动,除了体育中心几乎没有其他可以去的地方,而体育中心的场地又人满为患,致使很多人学校里养成的运动习惯和爱好,只能放弃。反观发达国家,免费的公共的运动场所几乎无处不在,遍布社区,让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去运动。

其次,场地开放的针对性不强。现在学校的场地有序开放了,这个很好。但学校一般只有晚上开放,场地里也几乎没有灯光,充其量只能适合跑步和散步,而象球类运动几乎不可能实现。另外,学校的入门问题也是阻碍人们去学校运动的原因之一(文理学院进出全开放,所以运动的人就很多)。

因此要提升我区的群众体育水平,促进全民健康,建议一个重要的做法就是增设公共的体育运动场所,让人们想运动了有去处。

一是在各大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篮球场(也可三人制)、五人制足球场和乒乓球桌等设施。

二是建成后可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或公司来管理运营,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贴”的形式,向公众免费或者低价开放。

三是鼓励发展体育产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年轻人消费理念先进,只要有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就愿意为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健康买单。

四是多组织综合性或单项性的比赛,吸引广大群众参与。今年越城区第一届运动会搞的较好,主要原因就是不再是机关里自娱自乐,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与。如在城市广场搞一场篮球挑战赛或五人制足球小世界杯(曾经都组织过,效果极佳)。

五是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土地规划,统一安排。敦促新居住区开发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在小区内部建设群众健身场地和公共体育健身设施。

 

刘  蕾代表提出的《关于合理增设布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建议》(第154号)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城市基层卫生网底,承担着城市各居委会等辖区范围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目前,各大医院就诊压力较大。增强城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布局和治疗服务能力,可缓解市各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及群众看病排队现象。据了解,因第五医院拆迁,城北附近各社区居民(书圣、日晖桥、铁甲营等)无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原本社区年老居民的看病和配药极不方便,无法就近处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渐渐呈现服务半径大的问题,且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地点交通不便,忙时排队等候时间长,部分群众常因看病不方便而放弃享受应有的医疗卫生服务。

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在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区域预留房屋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

2.增设社区卫生服务延伸点。完善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超过一定服务人口规模的街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陈丽萍代表提出的《关于合理维护和修缮文保点的建议》(第155号)

绍兴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古迹遍布城乡,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绍兴夜市越文化的发祥地。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开展名城保护,既能延续深厚的历史文脉,又能让古城在发展中得到创新。

绍兴古城保护条例自2019年全面开始实施,铁甲营社区位于古城的核心地块,文保点众多,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新方法,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只有妥善的修缮,历史文化的资源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经常性的开展古城保护的宣传活动,让广大居民了解到古城和保护的重要性,将古城保护这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深入人心,融入到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广大居民做文物保护的眼睛。

二、业余文保员和专业文保员相结合的巡查保护方式。在业余文保员在日常巡逻的同时,最好安排专业人士固定巡逻检查,以弥补业余文保员专业技术上的不足,做到时常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文物保护单位真真切切地处在保护之中。

三、加大经济投入。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现有的文保单位及时的维护修缮。绍兴是典型的文化名城,城区的文保点、文保单位多次出现房屋坍塌现象,虽面积不大,但后果严重,更有些文保点正一步步消失,这单凭社区的力量是难以保护的。呼吁区文保单位,组建一支专业文保应急修理队,设立电话专号,合理收取费用,对需要的文保点、文保单位进行修理和维护,切实做好文保点的保护工作。

 

金列君代表提出的《关于创新人才遴选机制的建议》(第156号)

2019年,越城区深入实施“越州英才计划”和人才新政,发挥浙工大研究院、国际人才创业基地平台作用,建立健全人才专业化服务机制,努力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出成绩的人才发展环境。新形式下,人才储备是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加速器。目前,越城区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一是专业人才长期服务意愿不高。关键在于区域内缺乏有影响力、号召力、创新力的集群。越城区作为传统产业密集地区,业态相对传统、保守,造成高新技术人才长期服务越城区的意愿不高。

二是人才引入标准过于单一,脱离实际需求。部分局办、一些企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机械地将高学历作为引进人才唯一尺度,由于片面追求211、958、双一流,导致引进的人才水土不服。

三是本土高校定向人才输出的能力薄弱。本土高校人才造血能力不足,导致在绍毕业生没有很好的服务本地经济。

针对上述情况,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继续念好动能转换“两业经”,以现代产业体系吸引外部人才。深度谋篇“十四五”,高点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具有越城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以特色产业促进创业创新,以创新动能带动整体经济行稳致远,以出色的经济环境吸引真正有意愿有能力的人才集聚越城。

二是在人才争夺战中要创新遴选机制,勇于承认弱项,善于发现人才。越城区的区域发展优势明显短板也不容忽视,毗邻杭州、上海,虹吸效应明显,一味与一、二线地区争抢同类同质化的人才,事倍功半。摸清越城的发展方向,寻找与之相配套的人才。不能仅以211、958为唯一标准,要向技术型、实用型、多学科型、综合型人才敞开大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在更大范围、更深领域寻找和发现人才。



 


信息来源: 越城人大